
謂一年一次朝見。《國語·周語上》“侯服者祀” 三國 吳 韋昭 注:“供月祀也, 堯 舜 及 周 侯服皆歲見也。”
“歲見”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歲見(拼音:suì jiàn)的本義指古代諸侯或臣屬每年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儀制度。例如《國語·周語上》中記載:“侯服者祀”,三國時期韋昭注解為“堯舜及周侯服皆歲見也”,說明這是一種定期的政治儀式。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歲見”可引申為時間的流逝或年齡的增長,但這種用法較為罕見,可能是對“歲”字(表年歲)和“見”字(表顯現)的拆分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在正式文獻或曆史研究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周禮》等古籍原文。
歲見(suì jià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歲月流轉、時間過去的意思。
歲見拆分的部首為“欠”和“見”,筆畫為10畫。
歲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最初,漢字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現,表示自然的事物。而歲意味着時間的流轉,見象征着看到。隨着時間的推移,歲見逐漸被用來代表時間的過去。
歲見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歲見」,字形稍有變化,但意思保持不變。
在古代,歲見的寫法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體,因此字形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來說,歲見的意思和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1. 隨着歲見,我們變得更加成熟。
2. 歲見如梭,光陰似箭。
歲月、歲月如梭、見證、見識
年歲、年月、光陰
來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