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卡倫的意思、卡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卡倫的解釋

清 代在東北、 蒙古 、 新疆 等邊地要隘處設官兵了望戍守,并兼管稅收等事的地方叫卡倫。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 ************ 遣犯 劉剛 ……将出境矣,夜遇一叟,曰:‘汝逋亡者耶?前有卡倫,恐不得過。’”注:“卡倫者,戍守瞭望之地也。” 清 龔自珍 《蒙古台卡志序》:“卡倫:以山為卡倫,以河為卡倫,以樓望為卡倫,二十五部四 喀爾喀 如其境。”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禦營制度》:“前鋒營相形勢設卡倫於路左右,各豎飛虎旗幟以為偵哨,以禁行人之諠嚣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卡倫”是一個源自滿語的漢語詞彙,在清代曆史文獻中具有特定含義,主要指向邊疆地區的軍事哨所或關卡。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清代邊防機構)

指清代在邊疆要隘(尤指西北、東北地區)設立的軍事哨所或稽查點,負責巡邏邊境、稽查行人、維護治安及傳遞軍情。該制度始于康熙年間,是清廷鞏固邊防的重要措施。其職能包括:

詞源考據:

“卡倫”為滿語“karun”的音譯(《清文總彙》卷九),原意為“哨探”“瞭望處”。清代漢文公牍直譯沿用,後納入漢語詞彙體系(《漢語大詞典》第七卷)。


二、曆史制度特征

  1. 層級分類:
    • 常設卡倫:永久性駐防點,多位于國境線附近。
    • 移設卡倫:隨季節或防務需求調整位置的哨所。
    • 添撤卡倫:臨時增設或撤銷的機動哨點(《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兵部》)。
  2. 駐軍配置:

    通常由八旗或綠營兵駐守,每卡倫兵力十餘人至數十人不等,由“卡倫侍衛”或低階軍官統領(《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三、現代語境中的延伸用法

當代漢語中,“卡倫”一詞偶見于以下場景: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七卷“卡倫”詞條。
  2. 《清文總彙》(清代滿漢對照辭書)滿語“karun”釋義。
  3.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邊防類條目。
  4.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清代官修政書)兵部邊防制度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卡倫”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清代邊地軍事及行政機構

核心含義:指清代在東北、蒙古、新疆等邊疆要隘設置的駐防點,兼具軍事戍守、稅收管理等職能。

二、其他語境中的含義

  1. 成語引申義(較少見):
    由“卡”(限制)和“倫”(規則)組合,形容人或事物受規則束縛、無法自由發展。
  2. 人名:
    • 英文名:對應“Karen”,源自丹麥語,意為“純潔”,常見于女性名字(如運動員卡倫·斯邁爾斯)。
    • 姓名學:中文名“卡倫”在五行中屬木火組合,寓意智慧與條理。

“卡倫”的常見釋義以清代邊地機構為主,其他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人名案例,可查閱标注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頓不壞身充數垂花二門悼怆滌滌頂多東霤飯槃閣員觀視圭窦鬼使神差鶴琹河魚天雁厚澤黃金牙荒擾護肩霍濩火虞蹇落儉易頰權均派隽品孔威兩頭埒等柳岸鸾箋緑玉杖名藩木棉拿穩炮犧炮杖佩香起程情調罄懸帬屐日增月盛融暢睿齡搔背扒子韶顔稚齒聲化沈泯首陀樹膚駝價拓裡土曜委蕤魏珠斡轉污水坑巫支祁烏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