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卡伦的意思、卡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卡伦的解释

清 代在东北、 蒙古 、 新疆 等边地要隘处设官兵了望戍守,并兼管税收等事的地方叫卡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 遣犯 刘刚 ……将出境矣,夜遇一叟,曰:‘汝逋亡者耶?前有卡伦,恐不得过。’”注:“卡伦者,戍守瞭望之地也。” 清 龚自珍 《蒙古台卡志序》:“卡伦:以山为卡伦,以河为卡伦,以楼望为卡伦,二十五部四 喀尔喀 如其境。”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前锋营相形势设卡伦於路左右,各竖飞虎旗帜以为侦哨,以禁行人之諠嚣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卡伦”是一个源自满语的汉语词汇,在清代历史文献中具有特定含义,主要指向边疆地区的军事哨所或关卡。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清代边防机构)

指清代在边疆要隘(尤指西北、东北地区)设立的军事哨所或稽查点,负责巡逻边境、稽查行人、维护治安及传递军情。该制度始于康熙年间,是清廷巩固边防的重要措施。其职能包括:

词源考据:

“卡伦”为满语“karun”的音译(《清文总汇》卷九),原意为“哨探”“瞭望处”。清代汉文公牍直译沿用,后纳入汉语词汇体系(《汉语大词典》第七卷)。


二、历史制度特征

  1. 层级分类:
    • 常设卡伦:永久性驻防点,多位于国境线附近。
    • 移设卡伦:随季节或防务需求调整位置的哨所。
    • 添撤卡伦:临时增设或撤销的机动哨点(《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兵部》)。
  2. 驻军配置:

    通常由八旗或绿营兵驻守,每卡伦兵力十余人至数十人不等,由“卡伦侍卫”或低阶军官统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三、现代语境中的延伸用法

当代汉语中,“卡伦”一词偶见于以下场景: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七卷“卡伦”词条。
  2. 《清文总汇》(清代满汉对照辞书)满语“karun”释义。
  3.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边防类条目。
  4.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清代官修政书)兵部边防制度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卡伦”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清代边地军事及行政机构

核心含义:指清代在东北、蒙古、新疆等边疆要隘设置的驻防点,兼具军事戍守、税收管理等职能。

二、其他语境中的含义

  1. 成语引申义(较少见):
    由“卡”(限制)和“伦”(规则)组合,形容人或事物受规则束缚、无法自由发展。
  2. 人名:
    • 英文名:对应“Karen”,源自丹麦语,意为“纯洁”,常见于女性名字(如运动员卡伦·斯迈尔斯)。
    • 姓名学:中文名“卡伦”在五行中属木火组合,寓意智慧与条理。

“卡伦”的常见释义以清代边地机构为主,其他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人名案例,可查阅标注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网爱异膀大腰圆遍野不只吹毛棰搒挡子班点头哈腰狄道都郡犯暑丰肌秀骨噶啷啷感噎各安生业隔瘼供招搆薄鬼捣海底捞月骇愕寒鱼皓苍闳廓红夷礮护身佛胡语脚腕子加数伎苛斤斗吉星高照厥阴廓清库收连气马靽懑闷免脱谬略强志钳钳青节青庄嶔嵌穷捕肉店舍本求末胜民时协舒释伺瑕抵蠙穗肥完治无纪律晓了萧飕析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