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淺薄的意思、淺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淺薄的解釋

(1) [superficial;shallow]∶膚淺。多指人的學識、修養等

淺薄的議論

(2) [frivolous;flighty]∶指社會風氣澆薄;輕浮

風俗淺薄

(3) [shallow and ignorant]∶鄙薄;簡慢

淺薄于争奪之事

(4) [meagre;scanty]∶輕微;微薄

福命淺薄

詳細解釋

(1).膚淺。多指人的學識、修養等。《荀子·非相》:“智行淺薄,曲直有以相縣矣。”《漢書·公孫弘傳》:“愚臣淺薄,安敢比材於 周公 !” 宋 王谠 《唐語林·雅量》:“ 王生 自負,怒曰:‘吾誠淺薄,與 夏侯孜 同年乎?’不悅而去。”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夫事理不辨,學理不精,發為文章,已弗能達,況根柢淺薄,有文無質哉?” 老舍 《不成問題的問題》:“他覺得這樣的敗退,并不是因為自己的淺薄虛僞,而是因為他的本領出衆。”

(2).鄙薄,簡慢。《韓非子·亡徵》:“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争守之事,而務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 陳奇猷 集釋:“淺薄,簡慢也。”

(3).澆薄;輕浮。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為人者天》:“好仁厚而惡淺薄,就善人而遠僻鄙,則心悅矣。”《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時俗淺薄,巧僞滋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 齊 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 宋 文天祥 《跋<呂元吉先人介軒記>後》:“風氣淺薄,其能刻厲矯揉以竊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見。”

(4).輕微;微薄。《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此言之誠,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雖緻命虜廷,梟獲 關羽 ,功效淺薄,未報萬一。”《水浒傳》第一一○回:“ 宋江 歎口氣道:‘想我八字淺薄,命運蹇滞。’” 清 蔣士铨 《臨川夢·拒弋》:“自知福命淺薄,平生無此妄想。” 陳登科 《活人塘》十四:“ 孫在濤 捧着一塊長方形的油皮紙封的紙包……走向鋪邊,深深一躬:‘老弟,淺薄得很,以表寸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淺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ǎn bó,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思想、學識或見識缺乏深度和廣度,常用來形容人知識儲備不足或理解停留在表面層次。例如:“他對曆史的理解過于淺薄,僅停留在事件表面。”

二、詳細解釋

  1. 學識與思想層面
    強調知識積累不足或思維深度不夠,如《漢書·公孫弘傳》中“愚臣淺薄”即表達自謙學識不足。
  2. 社會風氣與行為表現
    可指社會風俗輕浮、不淳厚,如“時俗淺薄”;也可形容人态度簡慢或情感不真摯,如“她的回應顯得淺薄”。
  3. 與“膚淺”的差異
    “膚淺”多指對事物本質缺乏深入分析(如“理解膚淺”),而“淺薄”更側重整體學識或修養的不足。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五、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帶有貶義或中性色彩,需結合具體表述判斷。例如,用于自謙時多為中性,而評價他人時可能含批評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淺薄

《淺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淺》由“氵”(三點水)和“前”組成,具有8畫。

《薄》由“艹”(草字頭)和“白”組成,具有15畫。

2. 來源:

《淺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它在古代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或水平不夠深入,涉獵不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語逐漸被人們引申為形容某一事物缺乏深度或者内涵不夠豐富。

3. 繁體:

繁體的寫法為「淺薄」。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淺薄」字的寫法多有變化,例如字形「淺」中的水部旁有時出現為單點的三橫,「薄」中的草字頭部分有時會與白字形成不同的組合。

5. 例句:

他的見識太淺薄,缺乏深度思考。

6. 組詞:

- 淺薄無知、淺薄膚淺、淺薄敷衍。

7. 近義詞:

淺陋、膚淺、淺顯。

8. 反義詞:

深邃、博大、深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