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巾的意思、蒙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巾的解釋

傳說 舜 時以巾蒙首作為墨刑的象征,以示仁厚。《慎子·逸文》:“ 有虞 之誅,以幪巾當墨;以草纓當劓。” 唐 虞世南 《賦得慎罰》詩:“幪巾示廉恥,嘉石務詳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巾”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曆史典故中的刑罰象征

根據《慎子·逸文》和唐代虞世南《賦得慎罰》的記載,傳說舜帝時期以“蒙巾”作為墨刑(古代在面部刺字的刑罰)的象征,以體現仁厚治國的理念。具體指用巾布蒙住犯人的頭部,替代實際的肉體懲罰,既起到警示作用,又減輕刑罰的殘酷性。

2.引申為隱藏真實意圖的比喻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蒙巾”被引申為成語,比喻用遮掩的方式隱藏真實面貌或意圖,帶有虛僞、不坦誠的貶義色彩。例如形容人說話含糊其辭或行為表裡不一。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巾》這個詞的意思

《蒙巾》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一種覆蓋頭部的布料制成的帽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巾》這個字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艸”(草)部,右邊是“巾”部。它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蒙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為了遮陽、防風、保護頭部免受自然環境的侵害,常常會使用布料制成的帽子,這種帽子就被稱為“蒙巾”。

繁體寫法

《蒙巾》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蒙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蒙巾」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文中可能将“蒙”寫作“懞”或“矇”,将“巾”寫作“帀”或“币”。這取決于使用該詞的年代和地域。

例句

1. 不知從何處飄來一塊蒙巾,瞬間掩蓋了他的真實面容。
2. 男子頭戴蒙巾,神秘而威嚴地走過街頭。

組詞

- 蒙頭蓋臉 - 蒙在鼓裡 - 無中生有 - 發蒙頂 - 籠罩蒙蔽

近義詞

1. 帽子
2. 風帽
3. 大氅
4. 鴨舌帽

反義詞

1. 露頭
2. 無遮掩
3. 光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