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斷;杜絕。 漢 王逸 《九思·遭厄》:“志閼絶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參同契》卷上:“守禦固密,閼絶姦邪。”
“阏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阏”和“絕”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阻斷、斷絕”。根據《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解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基本釋義
“阏”本義為阻塞、遏止(《說文解字》訓“阏,遮壅也”),引申為阻擋水流或事物的流通;“絕”則指徹底斷開、終止。兩字組合後,詞義強化,表示徹底阻隔、完全斷絕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事物或現象的終止。
詞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如《漢書·李陵傳》中“阏絕幕(漠)北”,指軍隊在沙漠中被徹底阻隔。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阏絕疫病傳播”強調對傳染鍊的全面切斷。
近義辨析
與“斷絕”“阻絕”等近義詞相比,“阏絕”更側重主動幹預後的徹底性,隱含人為幹預或自然強力阻斷的雙重可能。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
“阏絕”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文言詞彙,需結合字義和語境理解:
字義解析:
阏(è/yān)
絕
指斷絕、消失,如“絕交”“絕迹”。
組合含義:
“阏絕”可理解為徹底阻塞或完全斷絕,常見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例如:
注意:
該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若需精準釋義,建議提供具體上下文。若為筆誤,可能為“遏絕”(強行阻止)或“湮絕”(消失斷絕)等近義詞。
襃德侯並膀薄晚不唯藏污納垢誠谏锉刻掂對犯谏費工肥腴訃告幹啼濕哭高效根熟閨合河岸鴻鶱鳳逝侯爵渾素魂搖魄亂漿粉教訓誡防解推金匮石室淨月潭錦囊佳制炯炯鈞覽頍纓攬客臨河洗耳六騾禮志輪翮馬首是瞻銘勳民和年稔南府樸遠平渥簽名巧立名色曲諾收之桑榆爽誤水波不興死寂燙頭讨襲豚尾威禍窩憋武漢五屬物外人消極犀角帶洗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