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座上之常客。 北周 宇文逌 《<庾子山集>序》:“﹝ 庾信 ﹞年十五,侍 梁 東宮講讀。雖 桓驎 十四之歲答宿客之詩, 魯連 十二之年杜離堅之辨,匪或斯尚同日語哉。” 唐 白居易 《期宿客不至》詩:“宿客不來嫌冷落,一尊酒對一張琴。”
(2).投宿的旅客。 唐 賈島 《宿村家亭子》詩:“宿客未眠過夜半,獨聞山雨到來時。” 崔左夫 《在東升客棧裡》:“客棧的主人還沒有回來。我們隻好對新的宿客盡一些指點的義務了。”
宿客是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義與詞義結合分析,主要見于古代詩文語境,現代使用較少。依據權威漢語辭書解析如下:
宿客為偏正結構,核心在“客”,“宿”表狀态修飾,整體指:
如唐代王維《宿鄭州》詩:“他鄉絕俦侶,孤客親僮仆”中“孤客”即獨宿旅人㊟。
古代文獻中常見指夜間借宿的賓客,如《全唐詩》載劉長卿“宿客未眠過夜半,獨聞山雨到來時”㊟。
文學作品中或指夜晚栖息之物,如蟋蟀稱“促織宿客”,喻其聲如寄客哀吟㊟。
權威來源索引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漢).《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影印本, 2013.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 彭定求(清).《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七. 中華書局, 1960.
“宿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經常來往、關系密切的客人,多用于形容長期交往的賓客。例如:
指臨時借宿或暫居的人,常見于古代詩文和現代文學描寫。例如:
黯森森奧渺百齒梳杯渡賓相才短氣粗剗伐産利婵媛趁欲仇害存録單音詞酆劍撫綏遘迕鈎棧孤寡鳏獨禾黍龁吞弘大侯頭蕙色見口焦鬲機腸棘繭吉日久喪棘子擂石車寥若晨星令容劉陸倫伍門禁森嚴排年攀號抛卻驅吓生民塗炭攝統十七八疏绌水狐説陳鐵杖挺生同一律委法文憑紋飾烏鳥之情烏珠蚬鬥閑闊先資孝稱霄練戲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