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減租減息的意思、減租減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減租減息的解釋

[reduction of rent for land and of interest on loans] 在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6*6*黨實行的土地政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減租減息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減租減息”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項重要土地政策,特指在特定曆史時期(主要是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中國共産黨在根據地和解放區推行的減輕農民負擔的經濟措施。該政策包含兩個核心内容:

  1. 減租

    指減少佃農向地主繳納的地租額度。具體做法通常是規定地租的最高限額,例如将原來占收獲物50%甚至更高的地租率,降低到25%-37.5%左右(即“二五減租”或“三七五減租”)。其目的是減輕佃農的租佃負擔,改善其生活狀況。

  2. 減息

    指減輕農民(主要是貧農、雇農)所借債務的利息負擔。具體做法是限制高利貸,規定借貸利息的最高标準(如年息不得超過10%或15%,俗稱“分半減息”或“一分減息”),并清算和減免過去的舊債利息。其目的是打擊高利貸盤剝,緩解農民的債務壓力。

曆史背景與意義

“減租減息”政策并非單純的詞彙定義,而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的革命實踐。它是在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戰争時期)的背景下,中國共産黨為團結各階層抗日、調整農村生産關系、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業生産、支援長期戰争而制定的。它既減輕了農民的封建剝削,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顧了地主、債主的利益(保障其土地所有權和一定的地租、利息收入),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這一政策有效動員了廣大農民參加生産和抗戰的積極性,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的群衆基礎和經濟基礎。

權威來源參考(基于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減租減息”是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争時期(1937-1945年)實行的土地政策,旨在調節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該政策要求地主減少向農民征收的地租和借貸利息,同時農民需繼續交租交息,以平衡雙方利益。具體标準為:地租按戰前原租額減少25%(即“二五減租”),借貸年利息一般不超過15%(即“一分半利息”)。

二、核心内容

  1. 減輕農民負擔
    • 地租降低25%,例如原租100斤糧食減至75斤;
    • 高利貸利息限制在年利率15%以内,若已付利息超過本金1倍則停利還本,超過2倍則本利停付。
  2. 保障地主權益
    • 農民需繼續交租交息,承認地主對土地和財産的所有權。
  3. 鼓勵富農生産
    • 削弱富農的封建剝削部分,保留并鼓勵其資本主義經營模式。

三、曆史背景

四、政策影響

  1. 改善農民境況:農民經濟壓力減輕,生産積極性提高,為根據地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2. 鞏固統一戰線:地主階級多數支持抗日,減少了革命阻力。
  3. 為土改奠基:削弱封建剝削,為1946年《五四指示》後全面土改創造條件。

五、補充說明

該政策在解放戰争初期仍短暫沿用,直至1946年土地改革全面推行。其靈活性與務實性體現了中共在特殊曆史時期的策略調整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爆竹筒子比捕唱本春農鋤掊篡奪粗實誕漫放僻邪侈芳醑飛狐綱網瓜裂孤犢歸仰杭絹畫戟晦光假宿警防看驗李墨淩波曲淩煙閣麗郵偻句茂化魔意撚酸旁宗平奏品體千裡共婵娟前綏清風勁節瓊池刃創人使散木森束上菜生扢支生肖錢食不終味誓死屬兵書具宋豔鐵室稌黍晚陰瓦衕子闱差未能文章國無胫而至鄉士蕭瑟下痿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