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戟的意思、斷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戟的解釋

折斷的戟。語本 唐 杜牧 《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 宋 葛長庚 《赤壁》詩:“飛烏繞樹孤回首,斷戟沉沙怒激湍。” 元 廼賢 《汝水》詩:“寒沙沉斷戟,殺氣暗殘營。”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之二》:“ 雨花臺 邊埋斷戟, 莫愁湖 裡餘微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戟”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斷”和“戟”構成。從字面解析,“斷”指物體被截斷或分離的狀态,如《說文解字》釋為“截也”;“戟”是古代兵器,兼具矛與戈的功能,《周禮·考工記》記載“戟,長丈六尺”,其形制為前端有直刃、側邊帶橫枝。因此“斷戟”本義指折斷的戟,常用于象征戰争遺迹或曆史滄桑感。

在文學語境中,“斷戟”常承載隱喻意義。唐代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鐵未銷”一句,以沙中殘戟引發對赤壁之戰的追思,此處“斷戟”成為曆史見證物,暗含興亡更疊的哲學意味。宋代陸遊《書憤》中“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雖未直言斷戟,但鐵馬意象與斷戟同屬戰争遺存符號體系。

從漢語發展史來看,“戟”作為實戰兵器在秦漢時期達到使用巅峰,至唐代逐漸演變為儀仗用具,這使“斷戟”一詞更多脫離具體器物範疇,轉向承載文化記憶的意象符號。現代漢語中,“斷戟”常用于曆史題材創作,喻指失敗或未竟之志,如“斷戟沉沙志未消”等修辭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斷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àn jǐ,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折斷的戟,字面意義是古代兵器“戟”因戰争或時間侵蝕而斷裂的狀态。該詞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通過殘破的兵器引發對曆史興亡的感慨。

二、文學引用與引申義

  1. 曆史意象
    在詩詞中,“斷戟”常與“沉沙”連用(如“斷戟沉沙”),象征戰争遺迹或曆史滄桑。例如:

    • 宋代葛長庚《赤壁》詩:“飛烏繞樹孤回首,斷戟沉沙怒激湍”;
    • 元代廼賢《汝水》詩:“寒沙沉斷戟,殺氣暗殘營”。
  2. 現代文學
    魯迅在《無題》詩中寫道:“雨花台邊埋斷戟,莫愁湖裡餘微波”,借“斷戟”暗喻曆史遺留的悲壯與抗争痕迹。

三、文化内涵

“斷戟”不僅是具體物象的描寫,更承載了懷古、反思戰争的深層意蘊。通過殘破兵器的意象,詩人往往表達對曆史變遷、英雄成敗的喟歎,或對和平的向往。

四、相關組詞

常見搭配如“斷戟沉沙”“埋斷戟”等,多用于描繪戰場遺迹或曆史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地栗百心玻璃鋼蒼秀孱夫乘杜翠駁打杠子彫涸端饬鵝兒馮宮風神風政分文不取貢獻栝蒌管窺蠡測含臉花鬨火熾缰繩剪迳兼榮機腸結緣齎糧藉寇基網瞌睡漢婪詐淚碑雷澱力不能及麟省柳暖花春緑袍瞀瞀瘧疾破玩意兒濟跄秋杪妊婦灑埽事不關己十番鼓壽媪刷利樹啄私金曭莽天王土符望天盆僞讓文宿倭妥詳審小誦寫志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