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戟的意思、斷戟的詳細解釋
斷戟的解釋
折斷的戟。語本 唐 杜牧 《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 宋 葛長庚 《赤壁》詩:“飛烏繞樹孤回首,斷戟沉沙怒激湍。” 元 廼賢 《汝水》詩:“寒沙沉斷戟,殺氣暗殘營。”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之二》:“ 雨花臺 邊埋斷戟, 莫愁湖 裡餘微波。”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戟的解釋 戟 ǐ 古代一種合戈、矛為一體的長柄兵器:鈎戟。戟指。鐵戟。青銅戟。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àn jǐ,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折斷的戟,字面意義是古代兵器“戟”因戰争或時間侵蝕而斷裂的狀态。該詞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通過殘破的兵器引發對曆史興亡的感慨。
二、文學引用與引申義
-
曆史意象
在詩詞中,“斷戟”常與“沉沙”連用(如“斷戟沉沙”),象征戰争遺迹或曆史滄桑。例如:
- 宋代葛長庚《赤壁》詩:“飛烏繞樹孤回首,斷戟沉沙怒激湍”;
- 元代廼賢《汝水》詩:“寒沙沉斷戟,殺氣暗殘營”。
-
現代文學
魯迅在《無題》詩中寫道:“雨花台邊埋斷戟,莫愁湖裡餘微波”,借“斷戟”暗喻曆史遺留的悲壯與抗争痕迹。
三、文化内涵
“斷戟”不僅是具體物象的描寫,更承載了懷古、反思戰争的深層意蘊。通過殘破兵器的意象,詩人往往表達對曆史變遷、英雄成敗的喟歎,或對和平的向往。
四、相關組詞
常見搭配如“斷戟沉沙”“埋斷戟”等,多用于描繪戰場遺迹或曆史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戟(duàn jǐ)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拆分部首為“戈”和“斷”,共有10筆,來源于古代兵器戈的斷裂狀态。該詞語在繁體字中寫作「斷戟」,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戈字的上方還會加上“聚”字旁。下面是一個關于斷戟的例句:
例句:
在這次戰鬥中,勇敢的将士們毅然挺身而出,毫不畏懼地面對斷戟,以保衛家園。
組詞:戰鬥、将士、保衛、勇敢。
近義詞:兵器、武器、戰争、抗争。
反義詞:和平、安全、和睦、和諧。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