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晉升,升遷。 唐 顔真卿 《鮮于氏離堆記》:“﹝ 鮮于叔明 ﹞時刺 商州 , 炅 又申掾京兆,不同躋陟,有恨如何?”
(2).踏進,跨入。 明 張居正 《送南陽公赴留都考功序》:“人謂君躋陟通顯,且旦夕矣,胡至罹此意外哉!”
“跻陟”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晉升、升遷
指官職或地位的提升。例如唐代顔真卿《鮮于氏離堆記》中“不同躋陟,有恨如何”,即表達對未能共同晉升的遺憾。
踏進、跨入
強調進入某種領域或境界。明代張居正《送南陽公赴留都考功序》中“躋陟通顯”即指踏入顯赫地位。
現代漢語中,“跻”仍保留“跻身”“跻于”等用法(如“跻身世界前列”),而“跻陟”因文言色彩濃厚,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等來源。
《跻陟》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向上或向高處攀登、上升。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是左邊的部首,叫做“行”(xíng),意為動作、行為;“阝”是右邊的部首,叫做“阜”(fù),意為土山。這個詞的全部筆畫數為20畫。
《跻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它由“廾”和“尾”兩個部分組成,意為“伸展着的身體”。當時,字的意義主要與行走、攀登有關。後來,古代文字經過演化,變成了現代漢字的形态。
在繁體字中,“跻陟”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由兩個部首構成。
古代漢字寫法中,表示“跻陟”的字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古代寫法中,“跻”的下面有一個“止”字,表示停止、站立,上面是一個“廾”字,表示行走。而“陟”字則由上面的“阝”字表示山,下面的“止”字表示停止、站立。這種寫法更直觀地表達了人向上攀登的動作。
以下是《跻陟》這個詞的例句:
1.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努力跻陟,不斷進步。
2. 他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跻陟到了企業的高層。
一些與《跻陟》相關的詞彙:
1. 組詞:跻身、跻身于、陟嶺、陟高、攀陟。
2. 近義詞:攀登、上升、騰飛、提升。
3. 反義詞:跌落、下降、降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