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抬头。《管子·形势解》:“ 殷 民举首而望 文王 ,愿为 文王 臣。” 宋 苏轼 《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 汉 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 弘 为举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鼂错 对策,蔚为举首。”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 明 张居正 《答藩伯吴小江书》:“公以卓行清望,为天下举首。”
(3).检举,告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疋;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 清 林则徐 《速戒鸦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责令举首。”
(4).首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弃去,适 潁州 ,为红军(指红巾军)举首。”
“举首”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抬头
指物理动作或象征性仰望,常见于古文描述。
例:苏轼《登云龙山》中“路人举首东南望”,描绘行人抬头远眺的场景。
科举考试第一名/被荐举者之首
古代科举或荐举制度中的最优者。
例:《史记》记载“弘为举首”,指公孙弘在荐举中位列首位;《文心雕龙》称晁错对策“蔚为举首”,即其文章被评为第一。
检举、告发
法律或社会规范中的举报行为。
例:《东周列国志》提到“邻里举首”,要求民众互相检举;清代文献中亦有“责令举首”的记载。
首领
引申为群体中的领导者,此义项使用较少。
例:部分古籍中“举首”代指首领,但具体例证需结合上下文。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史记》《文心雕龙》等典籍。
《举首》是一个独特的词汇,它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举首》的意思是抬头、抬起头来。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向上抬起头部或目光。
《举首》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立”部,右边是“首”部。它的总笔画数为9。
《举首》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这首古诗中。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抬头仰望的情景,被后人引用并成为一个表达抬起头部的词汇。
在繁体字中,举首保持相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只是笔画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时候,举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铭文和甲骨文的发现,举字的“首”部曾写为更加象形的形状,如一个人的头部或一个刻有头的棍状物。
1. 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声音,不禁举首望去。
2. 在广阔的天空下,孩子们欢快地举首放声歌唱。
1.举手:抬起手来以示同意或提问。
2.举动:行动、动作。
3.举例:给出一个例子作为解释或证明。
4.举世:全世界、普遍。
5.举贤:提拔、推荐有才能的人。
1. 抬头:抬起头部或目光。
2. 仰望:向上望。
低头:把头部向下弯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