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綿的高山。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明 劉基 《過閩關》詩:“峻嶺如弓驛路賒,清溪一帶抱水斜。” 清 徐翔鵾《普安道中》詩:“橫穿峻嶺幾千丈,直下危峰數十盤。”
“峻嶺”是漢語中形容山勢險峻、高聳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峻嶺”指連綿的高山,強調山勢陡峭、巍峨雄偉的自然景象。其核心特點在于“高”與“險”,常用于描繪壯麗的山川地貌,也可比喻事物高聳或氣勢恢宏的狀态。
詞源與出處
使用場景
“峻嶺”通過強調山勢的險峻與高聳,既用于自然景觀的寫實描繪,也承載着文學與哲理中的壯美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擴展搭配,可參考《蘭亭集序》或《西遊記》等經典文獻。
《峻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峻(廿一畫)和嶺(八畫)。它的部首分别是山(一畫)和石(七畫)。
《峻嶺》一詞源于漢語,其中的峻指的是高聳、陡峭的意思,而嶺則表示山脈或山嶺。它通常用來形容山勢險峻、雄偉壯觀的山脈。
在繁體字中,峻嶺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峻嶺的字形略有差異。例如,峻嶺的古代寫法中峻的上部分被寫成了一種封閉的形狀。而嶺的古代寫法中,嶺的右側有一個小丘的形狀。
1. 嶺南之地,峻嶺連綿,景色壯麗迷人。
2. 他智勇雙全,攀越峻嶺如同走平地。
1. 峻峭:形容山勢險峻。
2. 高峻:形容山峰高聳。
3. 嶺脈:指山脈。
4. 古嶺:古代的山嶺。
5. 大嶺:寬廣而高聳的山嶺。
1. 高峭:也指形容山峰高聳陡峭。
2. 險峻:形容山勢陡峭險惡。
1. 平原:指地勢平坦的大片土地。
2. 丘陵:形容低矮而起伏的山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