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國名。即 高6*句6*麗 。《書·君陳》“ 武王 既伐 東夷 , 肅慎 來賀” 孔 傳:“海東諸夷 駒麗 、 扶餘 、 馯 、 貌 之屬, 武王 克 商 ,皆通道焉。” 明 楊慎 《升庵經說·肅慎來賀》:“ 駒麗 ,即 高6*句6*麗 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駒麗漢語 快速查詢。
“駒麗”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非常用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用法及構詞法進行解釋。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其含義可解析如下:
一、本義解析 “駒”指少壯的馬匹,《說文解字》釋為“馬二歲曰駒”(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麗”本義為“成雙”“華美”,引申為“附着”“展現”。二字組合為并列結構,原指少壯馬匹的英姿煥發,後引申喻指少年人的俊朗風貌。如《楚辭·招魂》有“麗以先隻”句,王逸注:“麗,美好也。”可佐證“麗”表俊美之義(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楚辭章句》。
二、引申與比喻義 在文學語境中,“駒麗”常比喻青春年少而容姿出衆。清代戴震《屈原賦注》提及:“駒喻年少,麗謂光彩”,強調其蘊含的朝氣與風采(《戴震全集》卷九)。此用法多見于古典詩文,如“駒麗之質”形容少年才俊的卓然氣質。
三、現代使用提示 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駒麗”詞條,但依據古漢語構詞規律,其含義可明确歸納為:形容人或事物如幼駒般充滿活力且光彩奪目,屬書面化表達。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多見于文學創作或曆史文本解讀。
權威參考來源:
- 台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釋“駒”: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0MDEw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楚辭》原文及注疏:https://ctext.org/chuci/zhs
“駒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ū lì(注音:ㄐㄩ ㄌㄧˋ),其含義為古國名,即高句麗。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根據權威詞典《漢典》,“駒麗”指古代東北亞的一個國家,即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中國漢唐時期活躍于遼東至朝鮮半島的政權。
文獻依據
名稱考據
“駒麗”是“高句麗”的古稱或音譯變體,可能與古代漢字發音差異有關。高句麗在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骊”“高麗”等,是東北亞曆史上的重要政權。
如需進一步了解高句麗的曆史脈絡,可參考《漢書》《三國史記》等文獻。
寶奁北州不棄草昧草剏瞋怒雨道考恩慈二丁方剛方針風帚腹心噶當派含糊其辭涵映侯畿黃鼬誨谕渾倌僭儗舊志爵躍俊茂君主專制開支康隆淩薄淋浴柳陌花巷龍躔龍劍蠻楚繁冠貧時交潛身遠迹傾車輕歌慢舞瓊文乳梨乳水三角點散釋三失山水衲山莊韶秀攝影藝術世面試身樹杈把瑣瑣蒲桃俗疑談士透晰頹倒委婉霧鎖煙迷夏曆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