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崩解。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後觀瀑歌》:“前冰已裂後冰乘,一日玉山百頽倒。”
(2).頹喪潦倒。 蔣光慈 《馀痛》詩:“ 中國 人受洋人無禮的污辱也實在夠了!為什麼到今日還在忍受?為什麼到今日還是頹倒?”
“頹倒”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建築物、自然物體等因外力或時間侵蝕而倒塌、毀壞。例如:
形容人因挫折、壓力或長期困境而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例如:
通過結合具體語境,可以更精準地理解其含義。
頹倒(tuí dǎo)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人情緒低落、精神萎靡或精神狀态不佳。
頹字由“頁”和“隹”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3畫。
頹倒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一書中。在古代漢語中,該詞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狀态低落、力量衰弱的情況。
頹的繁體字是墮。
在古代,頹倒的漢字寫法為「頹倒」。
1. 他最近感到很頹倒,似乎過着沒有希望的生活。
2. 長時間的工作壓力使他精神頹倒,需要好好放松一下。
1. 頹喪(tuísàng):形容情緒低落、壓抑的狀态。
2. 倦頹(juàn tuí):形容疲勞之後精神萎靡的狀态。
1. 沮喪(jǔ sàng):指情緒低落、失望、洩氣的狀态。
2. 衰弱(shuāi ruò):指身體或精神狀态的疲憊和虛弱。
1. 振奮(zhèn fèn):指情緒高漲、精神振作、充滿力量和激情。
2. 崛起(jué qǐ):指人或事物一躍而上,興盛發展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