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棄草昧的意思、不棄草昧的詳細解釋
不棄草昧的解釋
草昧:原始,未開化。不嫌棄蒙昧無知的人。用作謙詞。
詞語分解
- 不棄的解釋 不遺棄;不嫌棄。《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 * 德歸厚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棄,今日成此良緣,真恩上加恩。”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小生有個朋友
- 草昧的解釋 蒙昧;世界未開化的時代天造草昧。;;《易經》詳細解釋亦作“艸昧”。.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态;蒙昧。《易·屯》:“天造草昧。” 王弼 注:“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梁書·武帝紀上》:“自草昧
網絡擴展解釋
“不棄草昧”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釋義
指不嫌棄蒙昧無知的人或處于初始階段的事物,常用于自謙或表達包容态度。其核心含義是接納未開化狀态,體現扶持精神。
出處與背景
源自《周易·屯》的“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甯”,原指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态,後引申為事物初創時的艱難蒙昧。
詞義解析
- 草昧:
- 本義:天地初開時的混沌狀态(《周易》原意)。
- 引申義:原始未開化、知識淺薄或事物的初始階段。
- 不棄:
用法與語境
- 謙詞:用于自謙,如“承蒙不棄草昧”表示對方不嫌棄自己的淺薄。
- 引申應用:描述對初創事物(如企業、文化等)的扶持,或對他人成長階段的包容。
示例
- 古籍用例:《周易》原句體現對原始狀态的接納。
- 現代場景:可形容導師對初學者的耐心指導,或社會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态度。
該成語融合了謙遜與扶持的雙重内涵,既可用于人際交往中的自謙,也可擴展至對事物發展初期的包容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棄草昧(bu1 qi4 cao3 mai4)這個詞是中國的成語,意思是不抛棄那些尚未顯現才華的人。它由五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不”、“棄”、“草”、“昧”四個部首。其中,“不”表示否定,“棄”表示丢棄,“草”表示小草,“昧”表示昏暗。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放棄對他人的期望,相信他們有潛力并為他們提供支持。在繁體字中,不棄草昧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寫法可能因古代手寫風格而有所變化。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始終不棄草昧,一直鼓勵着年輕的藝術家。這個成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比如不棄不抛、不棄初心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堅持不懈,而反義詞可以是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