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從。語本《論語·公冶長》:“ 子路 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邢昺 疏:“此夫子之志也。懷,歸也,言己願老者安,己事之以孝敬也……少者歸,己施之以恩惠也。” 南朝 梁 陸倕 《石阙銘》:“安老懷少,伐罪弔民,農不遷業,市無易賈。”亦省作“ 安懷 ”。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序》:“善誘善導,仁而愛人,使夫少長,鹹安懷之。”
安老懷少的漢語詞典釋義
“安老懷少”是由“安老”與“懷少”兩個動賓結構組成的并列式成語,出自《論語·公冶長》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經典表述。該成語以儒家仁政思想為核心,字面含義是使老年人生活安定、身心有所依歸,同時關懷青少年群體,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教化。《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安定老者,關懷幼者,體現社會對弱勢群體的照顧與仁愛精神”。
從語用角度分析,“安老懷少”常用于描述社會治理的理想狀态,強調代際和諧與社會責任。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該成語多用于褒揚施政者或政策對民生問題的全面關注,如“為政者當以安老懷少為念,方顯仁德”。其近義詞包括“尊老愛幼”“恤孤念寡”,反義詞則為“虐老欺幼”“恃強淩弱”。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特别強調,成語中的“懷”字并非簡單安撫,而是指“以德行感化培育”,體現儒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化理念。這一解釋與《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論述形成互文,共同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代際倫理的經典範式。
“安老懷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誠為枉法營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安老懷少,亦聖道之大同。”
(出自《兒女英雄傳》,體現法律與人情的平衡)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論語》相關章節或《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
哀矜懲創白鹿紙壁觀豺狼當塗成災齒盡炊爨大半地脂鬥富渎污渎武額定功率法老分直副手拐帶骨朵子蝦蟆車荷恩化化箋懷瑾握瑜渾蓋火傘軍糈坎侯漆樂不思蜀犂生骍角理債緑柱石毛姬眊亂鳴飇木蠧木化石骈化蘋葲蒲柳之質清江使者胠箧兒人文荟萃森豎上國聲偶賒僻射頻涉遠師事私狥聳壑昂霄唢呐退光漆微分握炭流湯五樂無它項脊軒志消愁斜路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