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duct;kidnap] 用欺騙手段把婦女小孩兒或貴重物品攜帶遠走
他因拐帶兒童,被判刑五年
用欺騙手段挾帶人口或財物逃走。 元 無名氏 《黃花峪》第一折:“你為何吊着他打,拐帶了你多少銀兩?” 明 西泠長 《芙蓉影·歸帆》:“相公莫非拐帶人口?不要連累船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 汪錫 拐帶慣了的,那裡想出銀錢去讨?” 章炳麟 《新方言·釋言》:“略賣人者,稱為拐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這位姑娘娶來不三個月便毒死了他,把他所得的賀喜錢拐帶着,跟着一位情人逃跑了。”
“拐帶”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通過欺騙、脅迫等不正當手段将他人(尤其是婦女、兒童)或財物攜帶離開原地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指以欺騙、綁架或脅迫等方式非法帶走他人或財物。常見于拐賣婦女兒童、盜竊貴重物品等場景,如“拐帶兒童被判刑五年”。
詞語結構
法律性質
拐帶屬于嚴重違法行為,可能涉及《刑法》中的“拐賣婦女兒童罪”或“綁架罪”。例如,中國法律對拐帶兒童最高可判處死刑。
社會案例
日本曾因法律漏洞成為“拐帶兒童的天堂”,凸顯國際社會對相關犯罪的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國際案例,可參考權威法律文獻或社會調查報告。
拐帶是一個動詞,指用欺騙、強行等手段帶走或帶離他人。
拐帶的部首是手部,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1畫。
拐帶一詞最早出現在《辭海》中,是由"拐"和"帶"兩個詞合成而來。
在繁體字中,拐帶用「拐帶」來表示。
在古時漢字的寫法中,拐帶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1. 他們綁架并拐帶了那個無助的小孩。
2. 這個惡人企圖拐帶她,并将她帶到了一個荒僻的地方。
綁架、劫持、擄走、拐賣等
劫持、綁架、擄掠、劫掠、綁架
解救、保護、拯救、解救、安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