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災民。 明 李東陽 《安平鎮減水石壩記》:“今聖天子勤民思理,重餽餉,憫流墊,宵衣而南顧者累歲。”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流墊”一詞。從構詞法分析,“流”可指水流、流動,“墊”可指下陷或鋪墊,組合後可能指向兩種解釋:其一為水土流失造成的塌陷災害,如《農政全書》載“霖雨積潦,山水暴注,則有崩決潰壓之虞,謂之流墊”;其二為古代水利工程中的臨時護堤措施,如清代河工文獻記載“用柴土搶護埽工,以禦流墊”。該詞屬于曆史專業術語,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具體釋義需結合文獻語境判斷。
“流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流墊(拼音:liú diàn)指災民,特指因自然災害(如水患)而流離失所的民衆。例如明代李東陽在《安平鎮減水石壩記》中寫道:“憫流墊,宵衣而南顧者累歲”,表達了對災民的同情。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描述曆史災害時,可用“流墊”代指受災群體。
“流墊”屬于生僻詞,日常交流或現代文本中更常用“災民”“難民”等詞彙替代。如需引用古籍或研究曆史文獻時,需注意其特定含義。
(參考來源:漢典、古籍引文)
包乘八月春備課常德俶建脣齒簇箔亶洲登損彫滅诋擊敵面愕愕芳名非服閨中顧客國馬鼓外圈古豔捍城黃鐘瓦缶護疵縠屐家畜賤勇箕畚精粗錦官齎咨拘神遣将開嗣款識厲疾嶺北陋心賣帳密詠恬吟醲醴嘔鴉平襍寝夢三素雲上不正,下參差筲籮沈濟梳裹曙日述職送情望帝猥凡瘟疹寤移相喚鹹淵西部片諧隱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