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劍的意思、書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劍的解釋

(1).書和劍。 唐 許渾 《别劉秀才》詩:“三獻無功玉有瑕,更攜書劍客天涯。” 唐 溫庭筠 《過陳琳墓》詩:“莫過臨風倍惆悵,欲将書劍學從軍。” 金 馬定國 《清平道中》詩:“今日清明過寒食,又将書劍客他鄉。” 張素 《滬甯道中》詩:“萬裡歸來傲白鷳,隨身書劍更蕭閑。”

(2).學書學劍。謂學文學武。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詩:“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宋 司馬光 《送茹屯田知無為軍》詩:“使君此去榮多少,猶是當年書劍身。” 元 湯式 《普天樂·送友回陝》曲:“書劍不求官,萍水常為客。” 清 方文 《早春别蕪陰諸子》詩:“幹戈猶未定,書劍那能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劍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象征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釋義

  1. 書籍與寶劍

    指文人隨身攜帶的典籍和防身武器,象征古代士人“文武兼修”的立身之道。如《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學書不成,去學劍”,反映書劍并重的傳統觀念。


二、文化象征

  1. 儒士身份與抱負

    代指讀書人的功業追求,常見于唐代邊塞詩。如陳子昂《送别出塞》雲“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以書劍喻指文人的報國壯志 。

  2. 漂泊生涯的意象

    結合“書劍飄零”的固定搭配,形容文人羁旅生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有“書劍飄零無歸計”,凸顯功名未遂的怅惘 。

  3. 文武之道的統一

    儒家理想中“出将入相”的體現,《禮記·文王世子》提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書劍即此精神的具象化載體。


三、權威文獻佐證


四、思想内涵演變

從先秦“佩劍讀書”的士風,到唐宋詩詞中“書劍飄零”的失意抒懷,最終沉澱為中國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符號,貫穿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書劍”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結合了“書”與“劍”的意象,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1.基本含義

2.象征意義

3.文學引用

4.文化内涵

“書劍”既是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具象化表達,也是詩詞中寄托志向與漂泊情感的常見意象。其内涵隨語境變化,既可指具體物品,也可象征精神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

班傅北極光貝經背戾被孝鼈拗筆立搏黍常尊丑事外揚川程簇簇新打掉丹楓道碴斷葘發酵發利市仿冒梵神馮陵湖廣熟,天下足徽纆回眸一笑護送谏函磵路校勘學郊遊機世揪辮子卷土隽老量體裁衣鸾裙率勸熐蠡農時旁要偏眼輕淳青蟹蚺膽讓事人望軟組織如湯沃雪孺亭三大差别霜枿梳栊算畫谇候梭标淘索往後汪精衛委令香鈎閑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