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度越边塞。2.极远的边塞地区。
1.度越边塞。《商君书·战法》:“无敌深入,偕险絶塞,民倦且饥渴,而復遇疾,此其道也。”《战国策·东周策》:“ 秦 敢絶塞而伐 韩 者,信 东周 也。” 鲍彪 注:“絶,横渡。塞,障也。”
2.极远的边塞地区。 唐 骆宾王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 交河 浮絶塞, 弱水 浸流沙。” 明 杨慎 《春兴》诗:“最高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絶塞边。”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絶塞不辞远,中原吁可伤。” ********* 《红烛·孤雁》:“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谁教你抛弃了旧侣,拆散了阵字,流落到这水国的绝塞。”
“絶塞”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度越边塞
指跨越或穿越边塞的障碍,常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地理上的突破。例如:
极远的边塞地区
形容地理位置极其偏远的边疆地带。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文献,可参考《商君书》《战国策》及唐代边塞诗作。
絶塞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被堵塞,通行受阻或中断。
絶(绳字旁,共11画)+ 塞(土字旁,共13画)
絶塞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绳字旁和土字旁分别代表了相关的意义。绳字旁表示绳索,土字旁表示堵塞。结合起来,形成了绳索被堵塞的意思。
絶塞的繁体形式为絕塞。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絶塞的写法为絕塞。
1. ************导致了公路的絶塞。
2. 我们的努力有助于解除这个地区的经济絶塞状况。
1. 解絶:解除阻塞。
2. 絶境:陷入绝境,无法逃脱的困境。
3. 絶路:没有出路的道路。
1. 封闭:关闭或封锁,使无法通过。
2. 堵塞:阻塞或堵住。
3. 阻隔:使无法通过或连接。
1. 通畅:没有阻碍,畅通无阻的状态。
2. 顺畅:顺利进行,流畅无阻。
3. 畅通:畅顺无阻的状态。
班谢北西厢本里卞璧玺逼害邠王常计长斜长夜饮捵入称身穿扮大量打闷棍当是得年调取反常现象菲履分崩奉陪拊拍敢勇当先高车驷马馆宇熇熇黄竹华饰浑脱嚼本骄美挟养芥菜赍发悸骇进谗害贤惊孱捐床帐款议喟然长叹老师父冷风例儿扯儿梦槐柯悯惜民贼魔女前定前途未卜曲译三百青铜钱三益四大洲四辅通贡屯苦无个五羊城缃緑霄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