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義的意思、負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義的解釋

(1).背棄恩義。《後漢書·馮衍傳上》:“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軍殘衆,無補於主,身死之日,負義於時,智者不為,勇者不行。” 李賢 注:“負,猶失也。” 前蜀 杜光庭 《賀收隴州表》:“自 岐 郊負義, 關 外隳盟,深辜敦好之儀,遽絶睦鄰之分。” 清 徐士銮 《宋豔·果報》:“ 魁 竟渝盟, 桂英 忿 魁 負義。”《花城》1981年第5期:“她在責罵我不告而别,負義薄情!”

(2).仗義;講義氣。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六:“至 師魯 卒,喪歸 洛 , 義琛 哭柩前,納其券於 師魯 家。 師魯 素貧,子孫賴此以生。烏乎!在 仁宗 朝,一僧尚負義如此,風俗可謂厚矣。” 明 屠隆 《綵毫記·展叟單騎》:“他懷忠負義……焉肯助亂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考弊司》:“生少年負義,憤不自持,大呼曰:‘慘慘如此,成何世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背棄恩義

指違背道義或忘記他人的恩惠,常用于形容忘恩負義的行為。例如:

  1. 《後漢書·馮衍傳上》提到“負義於時”,意為在關鍵時刻背棄道義。
  2. 成語“忘恩負義”直接體現了這一含義,形容受惠後反而做出傷害對方的事。
  3. 清代徐士銮的《宋豔·果報》中描述“魁竟渝盟,桂英忿魁負義”,指違背承諾和情義。

二、特殊語境:仗義、重情義

在古籍中,“負義”偶爾也用作褒義,表示堅守道義或仗義相助。例如:

  1. 宋代邵伯溫的《聞見前錄》提到僧人“負義如此”,意在贊揚其重義輕利的風範。
  2. 明代屠隆的《綵毫記·展叟單騎》中“懷忠負義”指兼具忠誠與義氣。

三、使用場景

  1. 批判性語境:如批評忘恩行為,常見于文學、日常對話中。例如:“他竟負義至此,令人心寒”。
  2. 曆史或文學分析:用于解讀古籍或成語,如分析《聊齋志異》中的道德觀念。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負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更側重“背棄恩義”的貶義用法。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義的意思

負義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表達消極、負面、不利或不好的含義。在語言學中,負義是詞語意義的一種屬性,與正義相對。

負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負義的“負”字由貝部和寸部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義”字由讠部和豐部組成,總共有7個筆畫。

負義的來源

負義的來源主要是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在古代,人們對事物的評價往往是以善惡、好壞為基礎的。隨着語言的流傳演變,攜帶負面含義的詞彙也逐漸形成,其中就包括了“負義”這個詞。

負義的繁體

負義的繁體字為「負義」。

古時候負義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負義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負義的拆分部首可以是貝部和立部,而不是貝部和寸部。

負義的例句

1. 這句話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但它的負義很明顯。

2. 這個詞一般是帶有負義的,要慎重使用。

負義的組詞

負義的組詞可以是:負面、負責、負擔、負傷等。

負義的近義詞

負義的近義詞包括:消極、不利、不好、負面等。

負義的反義詞

負義的反義詞是正義,指的是具有積極、正面、有利或好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