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亭的意思、考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亭的解釋

在今 福建 建陽 西南。相傳 五代 南唐 時 黃子稜 築以望其父(考)墓,因名 望考亭 ,簡稱 考亭 。 南宋 朱熹 晚年居此,建滄洲精舍。 宋理宗 為崇祀 朱熹 ,于 淳祐 四年(公元1244年)賜名考亭書院。此後因以“考亭”稱 朱熹 。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之學,明白純正,以紹述 考亭 為己責,所志益深且遠。” 清 黃宗羲 《清谿錢先生墓志銘》:“ 考亭 于釋老之學,亦必究其歸趣,訂其是非。” 姚瑩 《論詩絕句》之十二:“ 考亭 異代真知己,特識曾推《感遇》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考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朱熹講學之地

指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定居講學的場所,位于福建建陽(今南平市建陽區)考亭村。朱熹于紹熙三年(1192年)建竹林精舍(後稱滄洲精舍),在此著書立說、授徒傳道直至逝世,形成學術活動中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考亭"詞條;《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考亭學派"釋義。


二、引申義:學派與學術象征

  1. 學派代稱

    "考亭"成為朱熹學派(考亭學派)的代稱,與"濂洛關閩"并稱宋代理學四大流派。代表朱子學正統,影響元明清官學體系。

    來源:黃宗羲《宋元學案·考亭學案》(中華書局點校本);《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考亭"條。

  2. 學術符號

    引申為朱子理學思想體系的象征,如清代《四庫全書》稱"考亭一派"為儒學正宗。

    來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華書局整理本)經部易類序。


三、地名與文化遺存

  1. 曆史地名

    福建建陽考亭村因朱熹講學得名,現存考亭書院牌坊(明嘉靖重建),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福建通志》(清乾隆版)建甯府古迹考。

  2. 文化地标

    "考亭"被用于命名學術機構(如建陽考亭研究院)、文化景點(考亭古街),延續其文脈。

    來源:建陽區政府官網"考亭朱子文化園"專題。


權威參考依據:

  1. 朱熹《竹林精舍告先聖文》(《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六)載其建精舍始末。
  2. 《宋史·朱熹傳》記其"居建陽考亭"事迹。
  3.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詳考考亭講學編年。

網絡擴展解釋

“考亭”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1. 地理來源與曆史背景
    考亭最初是福建建陽西南的地名,因五代南唐時期黃子棱(又名黃端)為眺望父親墓地而建亭,得名“望考亭”,後簡化為“考亭”。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在此建滄洲精舍講學,宋理宗于1244年将其更名為“考亭書院”,使該地成為理學文化中心。

  2. 代指朱熹的文化含義
    因朱熹與考亭書院的密切關聯,“考亭”逐漸成為朱熹的代稱。例如明代方孝孺稱“紹述考亭為己責”,清代黃宗羲提及“考亭于釋老之學”均指朱熹的學術思想。此外,朱熹在福州鼓山講學時沿用“考亭”之名建亭,進一步擴展了這一文化符號的影響。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跋浪避刑層闉坼嫮赤炜鋤耧刺口璀玮撮風打定主意電磁感應東周列國志肥田沃地峰巅福界覆潤覆師寡蛋滾邊雇役鶴唳猿聲恨命歡實忽漫魂消膽喪見新假仁假義基建矜鍊矜露積玩俊爽忼忾愧心梁鴻案聊慮柳眼梅腮路蹊鹵煙綠色沒做奈何處門女木版圖評脈氣不公氣門心三惠士為知己者死士姓收江南送娘速戾退磨頑冒圍巾文明詞文書房五斤手顯貴曉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