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魯國 進貢 周 室的壺。按,壺,古代盛酒器。《左傳·昭公十五年》:“﹝ 周天子 ﹞以 文伯 宴,樽以 魯 壺。” 杜預 注:“ 魯 壺, 魯 所獻壺樽。”
(2).瓷茶壺。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七:“洞房是 趙大嫂子 給他們布置起來的……桌上的魯壺、茶碗,都蓋着紅紙剪的紙花。”原注:“魯壺,瓷茶壺。”
“魯壺”是一個漢語詞語,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春秋時期魯國進貢給周王室的青銅酒器(壺樽)。這一釋義源自《左傳·昭公十五年》的記載:“周天子以文伯宴,樽以魯壺”,杜預注:“魯壺,魯所獻壺樽”。古代壺多用于盛酒,作為禮儀中的重要器物,體現了諸侯國對周王室的朝貢關系。
在近現代文學作品中(如周立波《暴風驟雨》),“魯壺”被用作瓷制茶壺的别稱,常見于北方方言語境。例如小說中描寫婚房布置時提到“桌上的魯壺、茶碗,都蓋着紅紙剪的紙花”,此處“魯壺”即指日常生活用的瓷茶壺。
魯壺(lǔ hú)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詞彙,它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在本文中,我們将探讨這個詞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魯壺的拆分部首是魚(魚)和亻,其中魚部表示它與魯的關系,亻部表示它與壺的關系。它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魚部的筆畫數為8,亻部的筆畫數為6。
魯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在魯地制造的青銅壺上刻上了“魯壺”的字樣以示品牌和制造商的身份。後來,人們開始将這個詞彙引申為指代具有一定質量和價值的陶瓷壺。
在繁體中,魯壺的寫法與簡體中基本相同,隻是在一些部首的形狀和筆畫的細節上有所區别。
在古時,魯壺(魯壺)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魯”字在古時的寫法為“魯”,它是由魚(魚)和蔔兩個部首組成,表示與魯地域相關;“壺”字的古時寫法為“壺”,它是由亻和戶兩個部首組成,表示與陶瓷壺相關。
1. 他用魯壺泡了一壺好茶,香氣撲鼻。
2. 這個魯壺的工藝精湛,價格也不菲。
魯壺作為一個名詞,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
1. 魯壺制造(lǔ hú zhì zào):指制造、生産魯壺的行為或過程。
2. 魯壺文化(lǔ hú wén huà):指與魯壺相關的文化、藝術和價值觀。
魯壺的近義詞包括陶壺、名壺等,它們都指代具有一定質量和價值的陶瓷壺。而反義詞可以是普通壺、庸俗壺等,它們指代一般質量和價值的壺。
總之,魯壺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的詞彙,它與魯地域和陶瓷壺有關。通過學習魯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