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 equally] 平均分攤
糾正過去對科技成果獎大家均攤或層層剝皮的做法
平均分攤。 唐 元稹 《同州奏均田狀》:“又均攤左神策 郃陽 鎮軍田粟,及特放百姓稅麻,及除去斛鬥、錢草零數等利宜,分析如後。”《文獻通考·田賦四》:“均稅之法,縣各以其租額稅數為限。舊嘗取蹙零,如米不及十合而收為升,絹不滿十分而收為寸之類,今不得用其數均攤增展,緻溢舊額,凡越額增數皆禁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我的家庭,就是士的階級,他也自然和大家均攤可憐的命運而絕對的破産了。”
“均攤”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将費用、成本或物品等按照人數或單位進行平均分配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均攤”強調公平分配,廣泛用于經濟、生活及曆史場景,需結合具體情境合理應用。
均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偏旁部首“土”表示土地,表示與土地相關的事物;其形狀部首“分”表示切割、分割的動作。按照部首拆分,可以将均攤拆分為“土”和“分”兩個部分。
均攤起源于中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在繁體中文中,均攤的寫法為「均攤」。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均攤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為「均攤」。繁體字保留了這種古老的寫法,均攤的繁體寫法為「均攤」。
以下是均攤的例句:
1. 這個費用需要均攤到所有參與者身上。
2.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要對成本進行均攤。
均攤的近義詞有:分攤、分配、平攤、均分。
均攤的反義詞有:集中、集合、聚集、集聚。
一些由均攤組成的詞語包括:分攤費用、均攤成本、平均分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