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朔的意思、合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朔的解釋

(1).日月運行處于同宮同度,謂之合朔。一般指夏曆每月初一。《後漢書·律曆志下》:“日月相推,日舒月速,當其同﹝所﹞,謂之合朔。” 宋 梅堯臣 《和吳沖卿學士石屏》:“月與太陽合朔時,陽烏飛上桂樹枝。”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又以日月行度言之,每月初一,日月同宮,卯時齊出,是謂合朔。”

(2).猶同曆,同正朔。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庸才擾擾,流俗喧喧,談遠近為等差,叙中外為優劣。殊不知三元合朔,九州同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合朔”是一個古代天文曆法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日月運行至同一黃經位置的天文現象,通常對應夏曆(農曆)每月初一。此時太陽和月亮在地球上的視位置重合,月球處于不可見的“朔”狀态。

二、天文曆法意義

  1. 曆法基準:作為農曆月份劃分的起點,《後漢書·律曆志》記載“日月相推,當其同所,謂之合朔”。
  2. 月相周期:标志着新月周期的開始,與“望”(滿月)共同構成月相變化的重要節點。

三、延伸含義

  1. 政治象征:引申為“同正朔”,指政權統一曆法以彰顯正統性,如《宋史》中“合朔同曆”的記載。
  2. 特殊天象:當合朔時發生日食,古代稱為“日有食之,既于朔”,被視為重要天象記錄。

四、應用場景

附:詞源結構

部分文獻對“合朔”有不同解釋(如将農曆十六日納入),但主流定義集中于初一的天文現象。如需完整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律曆志》及曆代天文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合朔: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

《合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合”(hé),由“口”部構成;第二個部分是“朔”(shuò),由“月”部和“朋”部構成。

來源及繁體

《合朔》的意思與月份和曆法有關。它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武成》中,用來表示月曆的開始或平朔的起始時間。

在繁體中,合朔的寫法為「合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合朔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暫時無法确定。我們隻能通過現行的标準簡化字來了解合朔的形狀和構造。

例句

1. 每逢合朔之日,古人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2. 據曆史記載,合朔是古代農曆的重要時間節點。

組詞

1. 合朔日:表示每個月初一,即農曆每個月的起始日期。

2. 合朔月:表示農曆的一個月份。

近義詞

1. 初朔:與合朔意思相同,表示農曆每個月的起始時間。

2. 首月:也表示農曆每個月的開始。

反義詞

合朔的反義詞是“平朔”,表示農曆每個月的平常時間,即非月曆的變動日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