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朔的意思、合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朔的解釋

(1).日月運行處于同宮同度,謂之合朔。一般指夏曆每月初一。《後漢書·律曆志下》:“日月相推,日舒月速,當其同﹝所﹞,謂之合朔。” 宋 梅堯臣 《和吳沖卿學士石屏》:“月與太陽合朔時,陽烏飛上桂樹枝。”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又以日月行度言之,每月初一,日月同宮,卯時齊出,是謂合朔。”

(2).猶同曆,同正朔。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庸才擾擾,流俗喧喧,談遠近為等差,叙中外為優劣。殊不知三元合朔,九州同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合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天文學背景的傳統曆法術語,指日月處于同一黃經的瞬間,即太陽與月球視位置重合的天象現象。這一現象對應農曆每月初一,又稱“朔日”或“新月”,是古代制定陰陽合曆的重要依據。

從詞義構成看,“合”意為聚合、相會,“朔”指每月初始,二字組合強調日月交彙的時間節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日月相會”,并指出此概念源于中國古代天文觀測。天文學著作《中國天文學史》進一步解釋,合朔時刻的計算涉及日、月運行軌道的精密測算,是确定節氣、閏月的基礎。

在曆法實踐中,《月令廣義》記載古代通過圭表測影與月相觀察判定合朔,以此編排月份。若連續出現兩次合朔間隔不足30日,則需設置閏月調整年長。《漢書·律曆志》特别強調合朔對皇家頒布曆法的權威性意義,其準确測算關系農耕節令與祭祀典禮。

網絡擴展解釋

“合朔”是一個古代天文曆法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日月運行至同一黃經位置的天文現象,通常對應夏曆(農曆)每月初一。此時太陽和月亮在地球上的視位置重合,月球處于不可見的“朔”狀态。

二、天文曆法意義

  1. 曆法基準:作為農曆月份劃分的起點,《後漢書·律曆志》記載“日月相推,當其同所,謂之合朔”。
  2. 月相周期:标志着新月周期的開始,與“望”(滿月)共同構成月相變化的重要節點。

三、延伸含義

  1. 政治象征:引申為“同正朔”,指政權統一曆法以彰顯正統性,如《宋史》中“合朔同曆”的記載。
  2. 特殊天象:當合朔時發生日食,古代稱為“日有食之,既于朔”,被視為重要天象記錄。

四、應用場景

附:詞源結構

部分文獻對“合朔”有不同解釋(如将農曆十六日納入),但主流定義集中于初一的天文現象。如需完整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律曆志》及曆代天文志。

别人正在浏覽...

溾涹暴逆贲帛迸脆賓閤鼻亭伯樂不可救療慘愧沉浮騁懷遊目陳鯉庭傳癖祠厘雌竹錯崿帶減圍待令恫駭二扯子翻環反往發牌負刍光圓詭欺橫滋洪家驩樂火瑞将才疆壘匠石運金兼利精警近晩俊艾涳濛離離亮亮六跸流幻麗黠黎園子弟镂冰劚雪盲聽迷天步障漂染趣話靸拉桑梓省慝蒜押素毫調説王不留行相得無間憲禁仙人縚曉魄洩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