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骨都的意思、骨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骨都的解釋

見“ 骨都侯 ”。

(1).指疙瘩。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三折:“開了牢門,則怕磕你一箇骨都。”

(2).形容嘴巴撅着、鼓起。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對着的都是些嘴骨都乳鶯嬌燕。”此指突喙。《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 王員外 ﹞兩個眉頭蹙做一堆,骨嘟了嘴,口也不開。”《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浦 到了下處,惹了一肚子的氣,把嘴骨都着坐在那裡。” 艾蕪 《印度洋風土畫》:“被小販叫賣聲騷動了的小孩,一面用手揉搓他圍在身上的裙子,一面骨嘟着嘴巴,纏着老頭子要錢。”參見“ 咕嘟 ”。

(3).眼珠轉動貌。 茅盾 《子夜》十八:“ 張素素 的小眼睛骨都一翻,仰起了臉微笑。” 午星 《一個紅軍女遊擊戰士·深山生活》:“我們立即将飯團擲過去,猴子們骨都的翻翻眼睛,瞅瞅飯團,猛地抓起來向我們反擲過來。”

(4).象聲詞。《太平天囯歌謠傳說集·大阿水上陣》:“水一泡,骨都骨都翻泡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骨都”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差異較大,具體解釋如下:


1. 指疙瘩或隆起物


2. 形容嘴巴撅起或鼓起


3. 眼珠轉動的樣子


4. 象聲詞


5. 匈奴官職名(古義)


“骨都”主要用于形容物體凸起、撅嘴動作、眼珠轉動 或模拟聲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中前三個義項在文學作品中較常見,而匈奴官職則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已罕用。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骨都的意思及來源

骨都(gǔ dū)這個詞在漢語中是指骨頭。骨都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骨(gǔ)和都(dū)。骨的意思就是人或動物體内支撐結構的硬物,而都則是用來表示地方或城市的字。因此,骨都的字面意思就是“骨頭的城市”。

骨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骨都的部首是骨字旁,這也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骨字的部首是⺼(月旁),表示肉食;都字的部首是阝(邑旁),表示與城市有關。骨都的筆畫數分别是10畫和14畫。

骨都的繁體字

骨都的繁體字是骨都。繁體字與簡體字在形狀上略有差異,但在意思上是一緻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骨都一詞的古代寫法為骨都聿。其中,“聿”是一個表示寫的字形,代表書寫之意。

骨都的例句

1. 那隻狗啃一根骨頭,發出了噼裡啪啦的聲音。

2. 這座城市深藏着骨都的秘密,吸引了許多考古學家前來探尋。

骨都的組詞

1. 骨頭(gǔ tóu):表示人或動物體内支撐結構的硬物。

2. 骨折(gǔ zhé):表示骨頭斷裂。

3. 骨瘦如柴(gǔ shòu rú chái):形容人非常瘦弱。

骨都的近義詞

1. 骨架(gǔ jià):表示骨頭構成的支撐結構。

2. 骨骼(gǔ gé):表示人或動物的骨頭。

3. 骨碌(gǔ lù):形容快速滾動的動作。

骨都的反義詞

肉體(ròu tǐ):與骨頭相對的,表示有機體其他部分的物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