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拒敵的意思、拒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拒敵的解釋

(1).抗拒敵人。《莊子·盜跖》:“ 跖 之為人也,心如湧泉,意如飄風,強足以拒敵,辯足以飾非。”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像》:“夫執介胄而後能拒敵者,故非聖人之所貴也。”《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備 不知兵,豈有七百裡營,可以拒敵者乎?”

(2).抵擋,抵抗。《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比年以來,凡有強盜竊賊生發,劫奪民財,緻傷人命,事主不能拒敵,必須報告巡檢官。”《水浒傳》第十三回:“我自到任以來,聞知本府 濟州 管下所屬水鄉 梁山泊 賊盜聚衆打劫,拒敵官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拒敵”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析

  1. 語境與用法

    • 多用于軍事或對抗性場景,強調主動防禦或反擊。例如《三國志·魏書·文帝紀》提到“七百裡營可以拒敵”,指軍事部署中的防禦策略()。
    • 也見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對壓迫、侵略的抵抗,如《水浒傳》中“拒敵官軍”的表述()。
  2. 曆史文獻例證

    • 《莊子·盜跖》:“強足以拒敵,辯足以飾非”,形容能力強大足以對抗敵人()。
    • 《元典章》記載“事主不能拒敵”,指普通民衆面對盜賊時的抵抗行為()。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莊子》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拒敵》的意思

《拒敵》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抵抗和拒絕敵人的入侵和進攻。這個詞的主要意思是抵禦敵人的攻擊,保衛自己的領土和利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拒敵》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和“攵”。其中,“扌”是手部的部首,表示和手相關的動作,而“攵”是攻擊的部首,表示和攻擊相關的動作。

《拒敵》這個詞共有9個筆畫組成,筆畫指的是書寫漢字所用的不同線條的數量。在這個詞中,每個漢字各有4個筆畫。

來源

《拒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法和戰争策略。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外敵的入侵和威脅,為了保衛家園,他們必須學會抵抗和拒絕敵人的侵略。

因此,《拒敵》這個成語就形成了,并被廣泛應用于形容在戰争和沖突中,抵擋并擊退敵人的行為。

繁體

《拒敵》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拒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是,對于《拒敵》這個成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差不大,仍然采用了相同的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以下是幾個關于《拒敵》的例句:

1. 為了保衛祖國,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拒敵。

2. 英勇的戰士們用實際行動拒敵,維護了我們的安全。

組詞

與《拒敵》相關的其他組詞有:

1. 拒絕:表示不同意或不接受。

2. 拒人千裡:表示拒絕别人的請求。

近義詞

與《拒敵》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抗敵:表示對抗敵人的侵略。

2. 鬥争:表示為了利益而進行的激烈對抗。

反義詞

與《拒敵》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1. 迎敵:表示主動迎擊敵人的進攻。

2. 合作:表示與敵人或對手進行合作和協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