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望的意思、過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望的解釋

[beyond one's expectations] 超過原來的希望

大喜過望

詳細解釋

(1).超過自己原來的希望。《史記·黥布列傳》:“﹝ 黥布 ﹞出就舍,帳禦飲食從官如 漢王 居, 布 又大喜過望。” 宋 陳亮 《與韓無咎尚書》:“是以冒昧請謁,而尚書撫存教誡若素出門下者,幸甚過望。”《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公子見就有了銀子,大喜過望,口口稱謝。” 郭沫若 《萬引》:“偶爾鄰人送了兩斤牛肉來,他喜歡過望,多吃了一些,所以竟至于脹死了。”

(2).奢望;過高的要求。 宋 劉恕 《自訟》:“不揣己度德,過望無紀。” 明 李贽 《複京中友朋》:“何怪於今!何怪於今!籲!是亦餘之過望也,深可惡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譚九》:“ 譚 曰:‘假一席地,得一夕安,己承厚貺,敢過望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望”漢語詞典釋義

“過望”是由“過”與“望”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超過原本的期望或預期,常用于描述結果超出心理預期的狀态。

  1. 基本詞義

    “過”表示超越、超過,“望”指期望、盼望。兩字組合後,詞義聚焦于實際所得或結果高于原有期待。例如“大喜過望”即形容因結果遠超預期而極度欣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詞性及用法

    屬動詞性短語,多作謂語或補語,需與副詞、形容詞搭配使用,如“喜過望”“收獲過望”。古漢語中可見單獨使用,如《史記·黥布列傳》載:“出就舍,帳禦飲食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3. 語義延伸

    除積極語境外,亦可引申為中性描述,如《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莊公曰:‘卿面有蹙額之容,何也?’考叔對曰:‘何敢過望!’”此處“過望”強調對自身境遇的克制評估(《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4. 近義詞辨析

    與“逾望”“超期”相比,“過望”更強調主觀預期的突破性滿足,而非單純的時間或數量超越(《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過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ò wàng,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超過原本的期望或希望,常用于表達因結果優于預期而感到驚喜的情況。例如“大喜過望”(形容因結果遠超預期而格外高興)。

  2. 出處與曆史用法

    • 最早見于《史記·黥布列傳》:“布又大喜過望”,描述黥布對劉邦禮遇的意外之喜。
    • 元代關漢卿《窦娥冤》中也用“過望”表示超出預期的滿足,如“便也過望了”。
  3.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成語“大喜過望”,作謂語或補語,強調驚喜程度。
    • 偶有表示“奢望、過高要求”的引申義,如宋代劉恕《自訟》中“過望無紀”(指不切實際的奢求)。
  4. 例句參考

    • 得知消息後,他大喜過望,連聲道謝。
    • “陽阿驚喜過望,趕忙連連稱是。”(出自的引用)
  5. 注意事項
    現代漢語中“過望”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成語或固定搭配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奢望”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耶娘百年孤獨班奴寶蠟秉鞭長懋朝四暮三從寬發落厝念代運呆怔德懋頂髻跺擡鵝毛扇二河水訛異發逆峯岚工要喝欠和悌壞處皇堂環眼昏替薦拔儉禮嗟贊接踵而至井邑田錦上添花祭文匡勷闌珊流水對律諷屢屢馬癖綿蒙平叛樸茂氣分氣貫長虹軟丢丢撒羹世誼説得着隨手拈來瑣連逖遠屯蹷徒托空言維護溫直無口詩令閑暢詳詳細細戲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