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望的意思、過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望的解釋

[beyond one's expectations] 超過原來的希望

大喜過望

詳細解釋

(1).超過自己原來的希望。《史記·黥布列傳》:“﹝ 黥布 ﹞出就舍,帳禦飲食從官如 漢王 居, 布 又大喜過望。” 宋 陳亮 《與韓無咎尚書》:“是以冒昧請謁,而尚書撫存教誡若素出門下者,幸甚過望。”《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公子見就有了銀子,大喜過望,口口稱謝。” 郭沫若 《萬引》:“偶爾鄰人送了兩斤牛肉來,他喜歡過望,多吃了一些,所以竟至于脹死了。”

(2).奢望;過高的要求。 宋 劉恕 《自訟》:“不揣己度德,過望無紀。” 明 李贽 《複京中友朋》:“何怪於今!何怪於今!籲!是亦餘之過望也,深可惡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譚九》:“ 譚 曰:‘假一席地,得一夕安,己承厚貺,敢過望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過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uò wàng,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超過原本的期望或希望,常用于表達因結果優于預期而感到驚喜的情況。例如“大喜過望”(形容因結果遠超預期而格外高興)。

  2. 出處與曆史用法

    • 最早見于《史記·黥布列傳》:“布又大喜過望”,描述黥布對劉邦禮遇的意外之喜。
    • 元代關漢卿《窦娥冤》中也用“過望”表示超出預期的滿足,如“便也過望了”。
  3.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成語“大喜過望”,作謂語或補語,強調驚喜程度。
    • 偶有表示“奢望、過高要求”的引申義,如宋代劉恕《自訟》中“過望無紀”(指不切實際的奢求)。
  4. 例句參考

    • 得知消息後,他大喜過望,連聲道謝。
    • “陽阿驚喜過望,趕忙連連稱是。”(出自的引用)
  5. 注意事項
    現代漢語中“過望”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成語或固定搭配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奢望”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望的意思

過望(guò wàng)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可以指一個人對某事或某物的期望超過了實際情況。這種過高的期望往往導緻失望或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過(guò)的偏旁部首是刑,共3畫。

望(wàng)的偏旁部首是木,共5畫。

來源和繁體

“過望”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過”表示超過或超越,“望”表示期望或希望。在繁體字中,過望的寫法是「過望」。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過望”的古代寫法有多種,如「過望」、「過囑」、「過訪」等。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改革,現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規範與古代漢字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對自己的能力過望了,所以無法完成任務。

2. 考試前夜她過望了自己的記憶力,結果考試成績不盡人意。

相關詞彙

組詞:過度、過剩、過度、過度、望子成龍、望梅止渴。

近義詞:期望、理想、盼望。

反義詞:失望、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