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禮中禮器、禮數的種種規定。 宋 韓元吉 《<大戴禮記>序》:“其探索陰陽,窮析物理,推本性命,雜言禮樂之辨,器數之詳,必有自來,以是知聖門之學無不備也。” 宋 葉適 《進卷·總義》:“知其言語文字之存者猶足以為訓於天下也,於是定為《易》、《詩》、《書》、《春秋》之文,推明禮、樂之器數而黜其所不合,又為之論述其大意。” 明 唐順之 《重修宜興縣學記》:“學校以教士而養之以禮、樂,以柔伏其速成躁進之心,使其終日從事於俎豆筐篚象勺幹籥……如是耳目之所悅,而血氣之所暢也。天機與器數相觸而不自知,是以能終身安焉而不慕乎外上之人。”
“器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古代禮制中的核心概念(主要義項)
本義溯源
指古代禮儀制度中關于禮器規格與儀節程式的具體規定,涵蓋祭祀、朝聘等場合的器物形制、數量及使用規範()。如宋代韓元吉在《大戴禮記序》中強調其“禮樂之辨,器數之詳”的考究,葉適《進卷》亦提及通過器數推演禮制深意。
文化内涵
這一用法體現了儒家“器以藏禮”的思想,即通過具體器物和儀節傳遞等級秩序與社會倫理,如《禮記》中不同身份者使用鼎簋數量有别,即為“器數”的典型體現。
二、引申為對人的能力評價(衍生義項)
比喻轉化
由“器物容量”引申指人的才能與修養,如查字典解釋為“形容才能出衆、素質卓越”()。例:曾國藩書信中以“旁骛骈枝”警示勿因瑣事偏離提升自我器數的根本。
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揚語境,如評價“此子器數宏深,堪當大任”,側重綜合素養而非單一技能。
需注意:古代文獻中“器數”多指禮制規範,現代語境下引申義雖常見,但學術讨論時需明确區分。若涉及古文解讀,建議參考《周禮》《禮記》等原典及宋代禮學論著()。
《器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器”和“數”,分别是“口”和“兒”,筆畫總數是9畫。
《器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經》中,意為物品的數量或命運的安排。在《易經》中,器指的是容器或物品,數指的是數量或統計。因此,《器數》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引申為事物的數量或一定範圍内的範圍。
《器數》的繁體字為「器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器的口部分在上方,數的兒部分在下方,形狀略有不同。
1. 這個倉庫裡的貨物很多,有很大的器數。
2. 我的成績再下降,我真的沒有辦法改變我的器數。
1.器具:指用來進行某種功能或用途的物品。
2.數量:指用來衡量物體個數的概念。
3.範圍:指确定事物或事件所涉及的界限或限度。
1.數量:和器數的意思相近,指事物的個數或數量。
2.規模:指事物在大小、範圍上的大小或程度。
1.少量:指事物數量不多。
2.無量:指事物數量無限大,無法計算或衡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