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抗拒敌人。《庄子·盗跖》:“ 跖 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拒敌,辩足以饰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像》:“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备 不知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2).抵挡,抵抗。《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比年以来,凡有强盗窃贼生发,劫夺民财,致伤人命,事主不能拒敌,必须报告巡检官。”《水浒传》第十三回:“我自到任以来,闻知本府 济州 管下所属水乡 梁山泊 贼盗聚众打劫,拒敌官军。”
“拒敌”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语境与用法
历史文献例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庄子》等文献来源。
《拒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抵抗和拒绝敌人的入侵和进攻。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是抵御敌人的攻击,保卫自己的领土和利益。
《拒敌》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扌”和“攵”。其中,“扌”是手部的部首,表示和手相关的动作,而“攵”是攻击的部首,表示和攻击相关的动作。
《拒敌》这个词共有9个笔画组成,笔画指的是书写汉字所用的不同线条的数量。在这个词中,每个汉字各有4个笔画。
《拒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法和战争策略。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外敌的入侵和威胁,为了保卫家园,他们必须学会抵抗和拒绝敌人的侵略。
因此,《拒敌》这个成语就形成了,并被广泛应用于形容在战争和冲突中,抵挡并击退敌人的行为。
《拒敌》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拒敵」。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是,对于《拒敌》这个成语来说,它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差不大,仍然采用了相同的两个汉字组成。
以下是几个关于《拒敌》的例句:
1.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拒敌。
2. 英勇的战士们用实际行动拒敌,维护了我们的安全。
与《拒敌》相关的其他组词有:
1. 拒绝:表示不同意或不接受。
2. 拒人千里:表示拒绝别人的请求。
与《拒敌》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抗敌:表示对抗敌人的侵略。
2. 斗争:表示为了利益而进行的激烈对抗。
与《拒敌》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1. 迎敌:表示主动迎击敌人的进攻。
2. 合作:表示与敌人或对手进行合作和协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