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丈的意思、方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丈的解釋

(1) [abbot’s room]∶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因住持的居室四方各為一丈,故名

(2) [Buddhist abbot]∶也指佛寺或道觀的住持

詳細解釋

(1).一丈見方。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龍門山 ,四方過者,必奠卮酒;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濘。” 茅盾 《鍛煉》二:“窗外是不滿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極言肴馔之豐盛。語出《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趙岐 注:“極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食則方丈,衣則龍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貶誤》:“﹝書生﹞乃於口中吐一銅盤,盤中海陸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從者數百;今日至親隻這三四口兒,好生傷感人呵!” 梁啟超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養焉。”

(3).初指寺院。後指僧尼長老、住持的居室。《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象。” 張銑 注:“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經象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臨方丈。” 唐 歐陽詹 《同諸公過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詩:“寂爾方丈内,瑩然虛白間。”《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那尼姑連忙出門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兩位男性住北間,兩位堂客住南間,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觀住持的居室。《水浒傳》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九:“看過了 呂純陽 、 韓湘子 跨鶴并飛的亭子……便在方丈内坐了一會。”

(5).指寺院、道觀的住持。 唐 陸龜蒙 《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之三:“名價皆酬百萬餘,尚憐方丈講玄虛。”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總其成。” ********* 《在寒風裡》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辭别了方丈,走下山來。”

(6).傳說中海上神山名。《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萊 、 方丈 、 瀛洲 。”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涉海則有 方丈 、 蓬萊 ,登陸則有 四明 、 天台 。” 宋 賀鑄 《海月謠》詞:“頓覺 蓬萊 、 方丈 ,去人不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卧三腳木榻上,覺四體舒適,心神開朗,如居 蓬萊 、 方丈 間。”參見“ 方丈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丈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分别與建築空間和佛教職務相關,其釋義及來源如下:

一、建築空間釋義

指一丈見方的居室,形容狹小簡樸的居住環境。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記載:“方丈,一丈見方。《莊子·天下》:‘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方丈之室,而遊刃有餘。’”此義項亦見于《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強調其本義為面積單位。

二、佛教職務釋義

  1. 寺院住持的尊稱

    指佛教寺院中統領僧衆、主持事務的最高領導者。

    來源依據: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釋:“方丈,禅寺之住持也。因其所居之處為‘方丈室’,故以室名代稱其人。”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佛教常識答問》明确:“方丈是漢傳佛教對寺院最高負責人的稱謂。”

  2. 方丈室的代稱

    特指寺院住持居住、處理事務的房間,典故源于維摩诘居士的居室僅一丈見方卻容量無限。

    來源依據:

    《維摩诘經·不可思議品》載:“維摩诘其卧疾于丈室,而容三萬二千師子座。”唐代《釋氏要覽》引申:“今禅宗稱住持所居曰方丈,蓋取此義。”

三、文化延伸

“方丈”一詞融合了物質空間的具象性與宗教領袖的象征性,折射出漢語詞彙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的語義演變。其雙重含義在曆代文獻中均有延續,如白居易《秋居書懷》中“丈室可容身”,及《水浒傳》魯智深任“五台山方丈”的職務記載。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及佛教經典原文,釋義權威性源于學術辭書與宗教典籍的雙重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方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面積單位或空間描述

    • 讀作fāng zhàng 時,指“一丈見方”或“平方丈”的面積單位。例如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即形容房間狹小。
  2. 宗教場所的特定稱謂

    • 讀作fāng zhang 時,有兩種含義:
      • 住持的居室:因傳統住持房間多為“一丈見方”而得名。
      • 宗教領袖的職位:佛教和道教中寺院或道觀的最高管理者,即“住持”。

二、宗教語境下的延伸

  1. 道教中的方丈

    • 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的最高領導者,需受三壇大戒并通過嚴格選拔,負責傳道、管理宮觀事務及維護宗教傳統。
    • 源自“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理念,象征對修道者的精神引領。
  2. 佛教中的方丈

    • 佛教寺院住持的别稱,職責包括主持宗教活動、管理僧團等。該稱謂最初借用了道教詞彙。

三、神話與曆史淵源

  1. 海上仙山“方丈”
    • 古代神話中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之一,傳為仙人居所,含長生不老之秘。秦始皇曾派人尋訪此山。

四、其他特殊用法


“方丈”的釋義需結合讀音與語境判斷,既可指具體的空間單位,也可象征宗教權威,還承載着神話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宗教職責或曆史典故,可查看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傍矣川鼈蓋子鄙耇償其大欲鈔旁錢騁驟馳走達天地産東園匠萼片法雲地風鶴風佩奉秩粉面福熹戈兵龜峰淈盡故塞海難涸落核桃畫時降價驚覺臼杵九街客将軍寬簡魁長盧延讓露影藏形賣冰馬毛蝟磔猛利民兵内草七件事勤勩嵚崟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賞設舍菜深谷為陵申錫世翁收領霜凋夏緑蜀繡損己利物筍鞋通洞銅壺統戰紊碎五味俱全小比玺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