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擅扶桑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冥。”
(2).杜若的花。《楚辭·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之木芳,華采衣兮若英。” 王逸 注:“衣五采華衣,飾以杜若之英。”一說,言衣華采繁麗如花也。參閱 清 王夫之 《楚辭通釋》。
“若英”一詞的釋義可從文學意象和姓名寓意兩個維度展開,以下為詳細解析:
若木之花
指古代神話中若木(傳說中生長于日落處的神樹)的花。此意最早見于南朝謝莊《月賦》:“擅扶桑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冥”,以若木之花象征落日餘晖的意象。
杜若之花
出自《楚辭·九歌·雲中君》:“華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解為“以杜若之英為衣飾”,即以杜若花的絢麗比喻服飾華美。另一說認為此句形容衣飾如鮮花般繁麗,清代王夫之《楚辭通釋》對此有進一步考辨。
作為名字,“若英”在命理學中被賦予以下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及“若英”作為成語,形容“才華橫溢之人”,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提示:若需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楚辭》及《月賦》相關注解。
若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像英俊、傑出的人。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男性,表示他英勇、才華出衆。
若英的拆分部首是若(ruò),指的是草木初長出的芽。它由4畫組成。英的拆分部首是艹(cǎo),意為草,由4畫組成。
若英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能是由于中國古代的人物傳說所演變而來。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若英」。
在古代,若英這個詞的寫法可能存在變化。一種可能的寫法是「若英」。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
1. 他是個若英的青年,無論在學業還是運動方面都表現出色。
2. 這位将軍是一名真正的若英,他帶領軍隊取得了許多勝利。
若有所思 、若隱若現 、英明神武 、英雄好漢
英俊、才華橫溢
平凡、庸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