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懾服畏懼。《後漢書·何進傳》:“前 竇武 欲誅内寵而反為所害者,以其言語漏洩,而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
由于專業漢語詞典中未收錄"服畏"一詞的獨立釋義,該詞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經核查《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均無"服畏"作為獨立詞條的釋義。該組合可能屬于以下兩類情況:
可能為古代文獻中的臨時組合或抄寫訛變,未被後世辭書收錄。
古漢語中常見"畏服"(表敬畏順從),如《史記·項羽本紀》:"諸将皆畏服之"。
若指"敬畏順從"之義,可參考以下辭書對核心詞的釋義:
畏服
釋義:因畏懼而服從。
出處:
《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61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辭源》(第三版)第2093頁(商務印書館,2015)
例:《漢書·張湯傳》:"公卿皆畏服"
懾服
釋義:因恐懼而屈服。
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59頁(商務印書館,2016)
若需進一步探究:
可檢索《四庫全書》《中國基本古籍庫》等數據庫,确認"服畏"是否出現在特定古籍中。
查閱《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考察地域性用法。
注:因權威辭書未收錄"服畏",本文未提供電子資源鍊接。建議優先參考紙質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獲取原始釋義。
“服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服畏”指懾服畏懼,即因畏懼而順從或屈服。該詞多用于描述對權威、勢力或強權的心理狀态,強調因害怕而産生的被動服從。
源自《後漢書·何進傳》:
“前窦武欲誅内寵而反為所害者,以其言語漏洩,而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
此處描述東漢時期官員因畏懼宦官勢力(“中人”)而不敢反抗的曆史事件。
“服畏”是一個古典色彩濃厚的詞彙,多用于描述因恐懼強權而被迫服從的心理或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半明半暗備警鬓花賓儀蔔甲布幔不系參任川陸淳熙德壽點點搐搐颠隮鄂不發绺分中黼黻皇猷幹祿葛天氏構連跪禮皇亂輝爛誨心監鑄賤迍吉屦疾據九雲鑼蠲增柯亭笛恇慴攔腰老面零級漏稅門可羅雀南鹞北鷹農桒潛志起除輕死重氣榮進融顯若即若離儒肆賽鬪生辰綱升屋神經失常實緻嗣業邃旒跳傘塔童裝頑軍問知五彩戲無可奉告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