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譏摘 ”。
“譏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譏谪”同“譏摘”,意為諷刺、指責,常用于對他人言行或社會現象的批評。例如宋代晁說之詩中提到“貧士一妻常不飽,更煩譏谪幾人如”,即通過“譏谪”表達對生活困境的諷刺。
古代文獻中可見其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3中的文獻例證。
譏谪(jī zhé)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嘲笑和責備。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譏谪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讠(讠字頭)部首,表示與言語相關的意思;右邊是責(貝字底)部首,表示有關責備的意思。
譏谪總共有12個筆畫,分為兩個字組成,其中“譏”字有6個筆畫,“谪”字有6個筆畫。
“譏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中,“谪”字原本表示貶低、流放,後來擴展為責備、譏笑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譏谪”分别被寫作“譏謫”。
在古代漢字中,“譏谪”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也有一些古代文獻中将它寫作“譏逮”、“譏陟”等形式。
1. 他因為錯誤的主意受到了朋友們的譏谪。
2. 她經常譏谪他人,因此沒有朋友願意和她交往。
與“譏谪”相關的詞語有:
1. 譏笑:嘲笑、取笑。
2. 讪譏:嘲笑、諷刺。
3. 推讓:推辭、謙讓。
與“譏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責備:追責、指責。
2. 嘲笑:譏笑、嘲諷。
3. 諷刺:挖苦、揭露。
與“譏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贊賞:稱贊、鼓勵。
2. 贊美:美譽、稱頌。
3. 高揚:贊頌、歌頌。
以上是關于“譏谪”的相關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