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讥摘 ”。
“讥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讥谪”同“讥摘”,意为讽刺、指责,常用于对他人言行或社会现象的批评。例如宋代晁说之诗中提到“贫士一妻常不饱,更烦讥谪几人如”,即通过“讥谪”表达对生活困境的讽刺。
古代文献中可见其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3中的文献例证。
讥谪(jī zhé)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是嘲笑和责备。下面将对这个词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解释。
讥谪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讠(讠字头)部首,表示与言语相关的意思;右边是责(贝字底)部首,表示有关责备的意思。
讥谪总共有12个笔画,分为两个字组成,其中“讥”字有6个笔画,“谪”字有6个笔画。
“讥谪”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谪”字原本表示贬低、流放,后来扩展为责备、讥笑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讥谪”分别被写作“譏謫”。
在古代汉字中,“讥谪”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也有一些古代文献中将它写作“譏逮”、“譏陟”等形式。
1. 他因为错误的主意受到了朋友们的讥谪。
2. 她经常讥谪他人,因此没有朋友愿意和她交往。
与“讥谪”相关的词语有:
1. 讥笑:嘲笑、取笑。
2. 讪讥:嘲笑、讽刺。
3. 推让:推辞、谦让。
与“讥谪”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责备:追责、指责。
2. 嘲笑:讥笑、嘲讽。
3. 讽刺:挖苦、揭露。
与“讥谪”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赞赏:称赞、鼓励。
2. 赞美:美誉、称颂。
3. 高扬:赞颂、歌颂。
以上是关于“讥谪”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