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arrow and crude]∶狹窄簡陋
山庵淺陋
(2) [meagre]∶[見識] 貧乏
學識淺陋
(1).謂見聞狹隘,見識貧乏。《漢書·董仲舒傳》:“前所上對,條貫靡竟,統紀不終,辭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淺陋之罪也。”《朱子語類》卷七四:“若知不高,則識見淺陋。”《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 巴金 《家》二九:“可是就内容來說,不但思想上十分淺陋,連文字也不通順。”
(2).指見識貧乏的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樂松 之徒,招集淺陋。”
(3).狹窄簡陋。《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 毛 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懼其淺陋湫隘,不足以辱長者所處,安敢言直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山菴淺陋,料沒有婦女藏得,不妨,不妨。”
“淺陋”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見識、學識或思想等方面的貧乏與淺薄,也可指事物的簡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見識貧乏
指知識面狹窄、認知水平有限,缺乏深度和廣度。例如:“這種見解很淺陋”(),“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見淺陋”(《紅樓夢》)。
環境簡陋
少數語境中可形容事物簡單粗陋,如“山庵淺陋”(、)。
避免直接用于評價他人,易顯冒犯。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如“觀點略顯淺陋”比“你太淺陋”更委婉。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引用及現代用法,覆蓋文學、日常對話等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文心雕龍》等文獻(來源:、)。
《淺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淺顯愚昧、見識狹窄、思想深度不夠。
《淺陋》的拆分部首是“水”和“阜”,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3”和“7”。
《淺陋》源自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合而成。其中,“淺”表示淺薄、膚淺的意思,陋”則意思是粗糙、低劣。
《淺陋》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是“淺陋”。
在古代漢字書寫時期,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因此,《淺陋》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具體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1. 他的見識太淺陋,無法理解這個複雜的問題。
2. 這篇文章的思想過于淺陋,缺少深度和廣度。
組詞:
- 愚昧:表示缺乏知識、見識的狀态。
- 膚淺:表示知識、見解等缺乏深度和廣度。
- 粗淺:表示了解和認識不夠深入。
近義詞:
- 淺薄:表示知識、見識等不深入、不全面。
- 淺顯:表示知識、觀點等淺顯易懂。
- 淺陋與淺薄、淺顯的意思相近。
反義詞:
- 博學:表示知識廣博、見識深厚的狀态。
- 明智:表示思維明确、見識開闊的狀态。
- 淵博:表示學識淵博、見識廣博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