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淺陋的意思、淺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淺陋的解釋

(1) [narrow and crude]∶狹窄簡陋

山庵淺陋

(2) [meagre]∶[見識] 貧乏

學識淺陋

詳細解釋

(1).謂見聞狹隘,見識貧乏。《漢書·董仲舒傳》:“前所上對,條貫靡竟,統紀不終,辭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淺陋之罪也。”《朱子語類》卷七四:“若知不高,則識見淺陋。”《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 巴金 《家》二九:“可是就内容來說,不但思想上十分淺陋,連文字也不通順。”

(2).指見識貧乏的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樂松 之徒,招集淺陋。”

(3).狹窄簡陋。《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 毛 傳:“衡門,橫木為門,言淺陋也。”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懼其淺陋湫隘,不足以辱長者所處,安敢言直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山菴淺陋,料沒有婦女藏得,不妨,不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淺陋”是一個漢語形容詞,讀作“qiǎn lòu”,其核心含義指學識、見解或事物内容貧乏、不夠深刻。該詞由“淺”(本義為水不深,引申為程度低)和“陋”(本義為狹窄簡陋,引申為粗劣)兩個語素構成,通過并列結構強化表達認知層面的匮乏狀态。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權威釋義,“淺陋”包含三層遞進語義:

  1. 知識儲備不足:如“此人見識淺陋,難當大任”;
  2. 思維深度欠缺:如《漢書·公孫弘傳》載“愚臣淺陋,安敢比材于周公”;
  3. 表現形式粗疏:常用于評價作品質量,如宋代葉適《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中“恥為淺陋,去取甚嚴”。

在語言實踐中,“淺陋”常與“學識”“見解”“文筆”等抽象名詞搭配,構成“學識淺陋”“見解淺陋”等固定表達。其同義詞“鄙陋”“膚淺”多側重表象評價,而“淺陋”更強調認知深度的缺失;反義詞“淵博”“精深”則構成語義對立。

該詞的曆時演變可追溯至先秦文獻,《荀子·修身》載“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已蘊含認知層次的評判标準。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淺從水,陋從阜(土山),二字皆取物象喻人事”,揭示其構詞理據中的隱喻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

“淺陋”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見識、學識或思想等方面的貧乏與淺薄,也可指事物的簡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見識貧乏
    指知識面狹窄、認知水平有限,缺乏深度和廣度。例如:“這種見解很淺陋”(),“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見淺陋”(《紅樓夢》)。

  2. 環境簡陋
    少數語境中可形容事物簡單粗陋,如“山庵淺陋”(、)。

二、用法與示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建議

避免直接用于評價他人,易顯冒犯。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如“觀點略顯淺陋”比“你太淺陋”更委婉。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引用及現代用法,覆蓋文學、日常對話等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文心雕龍》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雨報稱诐邪參彈程課抽諷打闆子盜財悼稚鲽鯋東遷鬥鑿發紅犯言分銷店服田力穑挂件官房桂條航迹惑然簡稱驚慚盡美九館仙糾墨橘監聚攏濬源開講口體流名柳腰花态禮飨茅蔔濛松鳴砌嶷然泮池朋徒偏據憑斷欽罰券書桑榆晩景三甥蛇蟊身才審說石窗時術獸窮則齧說閑話司辰痌瘝丸蘭維星烏乎相形見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