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絕的意思、讨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絕的解釋

見“ 讨絶單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讨絕”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作為成語的基本含義

“讨絶”(tǎo jué)指通過言辭或行動激烈批評、駁斥他人,使對方無法辯駁。其核心在于“質問”與“終結”,即用邏輯或事實徹底否定對方的觀點或行為。

二、曆史司法術語中的含義

在明清司法語境中,“讨絕”是“讨絕單”的簡稱,指獄吏非法殺害在押犯人的行為。古代“絕單”是報告犯人身死的文書,而“讨絕”即通過僞造或提前索要絕單掩蓋罪行。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曾用此詞描述獄中黑幕。

三、使用注意

  1. 現代語境:日常使用多取成語含義,強調言語駁斥的徹底性。
  2. 曆史文獻: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涉及司法術語,避免混淆。

兩種含義來源不同,需根據具體文本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讨絕的意思

《讨絕》是一個表示徹底拒絕、斷絕關系的詞語,意思是完全切斷、消除、否決或取絕對結束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讨絕》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止。其中,讠是讓字部首,意味着與言語、語言相關;止是漢字部首之一,表示腳步停止或截止。

根據《康熙字典》統計,讨的筆畫數為6畫,絕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讨絕》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出現于《韓非子·牧民》一書中,原文是“讨命”。

繁體

《讨絕》的繁體字為「討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讨絕』字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西漢時期的寫法為「讅絶」,而清朝時期的寫法為「討絶」。

例句

1. 他對這個提議持堅決的讨絕态度。

2. 這個國家和平解決争端是讨絕使用武力的唯一途徑。

組詞

組詞:讨價還價、讨好、讨論。

近義詞

近義詞:斷絕、絕交、絕不接受、拒絕。

反義詞

反義詞:友好、接受、同意、和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