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杜甫 的自稱。 杜甫 祖籍 杜陵 ,他也曾在 杜陵 附近居住,故常自稱 杜陵野老 、 杜陵野客 、 杜陵布衣 。 唐 杜甫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詩:“ 長安 苦寒誰獨悲, 杜陵野老 骨欲折。”
“杜陵野老”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自稱,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與來源
杜甫祖籍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且曾在杜陵附近的少陵居住,因此常以“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自稱。這一稱號既表明其籍貫,也隱含對家族郡望的認同。據分析,杜陵是杜氏家族自西漢以來的郡望地,杜甫借此表達對家族曆史地位的追懷。
情感與文化内涵
詩詞例證
杜甫在《投簡成華兩縣諸子》中寫道:“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直接以“杜陵野老”自指,抒發孤寂悲苦之情。宋代文人如範成大、王之道等也在詩詞中引用此號,表達對杜甫的敬慕。
其他相關自稱:杜甫還使用過“少陵野老”(因居少陵)、“杜陵布衣”等稱號,均與其郡望情結和身份認同密切相關。
《杜陵野老》是指杜陵野外的老人,用來形容年老無所事事,過着悠閑的生活。
《杜陵野老》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11。
《杜陵野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甫的詩作《秋興八首》中的一句:“杜陵野老舍田舍,授我以時救貧病。”這句詩描寫了一位老人在杜陵野外的住所,後來也被用來形容老人悠閑的生活。
《杜陵野老》的繁體為「杜陵野老」。
在古時候,「杜陵野老」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1. 這位杜陵野老每天在田間散步,心境甯靜。
2. 杜陵野老的生活節奏和城市裡的人完全不同。
組詞:杜陵、野外、老人
近義詞:野人、鄉野老人
反義詞:活躍年輕人、城市白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