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紅的鐵丸。《文選·潘嶽<馬汧督诔>》:“彤珠星流,飛矢雨集。” 李善 注:“彤珠星流,謂冶鐵以灌敵。《司馬兵法》曰:‘火攻有五,斯為一焉。’”
“彤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構成
“彤”指紅色,“珠”指珍寶或球形物,組合後原指燒紅的鐵丸,常用于古代戰争中的火攻戰術。例如《文選·潘嶽<馬汧督诔>》中“彤珠星流,飛矢雨集”,描述鐵丸如流星般投射向敵人。
曆史出處
李善注《文選》時解釋:“彤珠星流,謂冶鐵以灌敵”,并引用《司馬兵法》說明這是火攻的一種方式。
“彤珠”的核心含義為“燒紅的鐵丸”,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采用引申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及《司馬兵法》相關注釋。
《彤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紅色的珠子或寶石。它一般用來形容珍貴或美麗的東西。
《彤珠》的部首是“王”,表示與王室、皇室相關。它由12個筆畫組成,分别是:橫、豎、撇、捺、豎鈎、橫折鈎、提、縱、撇、橫折、點、橫鈎。
《彤珠》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召南·泮水》一篇中:“子之彤彤,笾之珠。”意為紅色的、明亮的珍珠。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用來形容珍貴或美麗的事物。
《彤珠》的繁體字形為「彤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彤珠」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比如「珽珠」、「彤珠」。
1. 她戴着一串閃亮的彤珠項鍊,顯得格外華麗。
2. 這幅畫中的彤珠點綴,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
彤砂(紅色的砂土)、珠光寶氣(形容華麗或富麗的樣子)等。
紅寶石、紅珠、琥珀等。
烏沉沉、滿目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