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可的意思、報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可的解釋

批複照準。 宋 嶽飛 《奏乞複襄陽劄子》:“臣今已厲兵飭士,惟竢報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斷,速賜施行。”《金史·章宗紀三》:“尚書省奏減親軍武衛軍額及太學 女直 、 漢 兒生員,罷小學官及外路教授。詔學校仍舊,武衛軍額再議,餘報可。”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起居注》:“禮科給事中 吳國龍 疏請復設起居注,得旨報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報可"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上級對下級請求的批準或認可,常見于古代公文往來場景。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報"在此語境中表示"答複","可"即"許可",二字組合形成"批複同意"的行政動作。

該詞在語義演進中呈現出三個典型特征:

  1. 行政層級性:專用于古代官僚體系,如《宋史·職官志》記載"凡奏疏經三省者,皆待報可而後行",強調審批流程的等級制度
  2. 結果确定性:作為公文終結用語,《唐六典》規定"諸司奏抄需待門下省報可",表明該批複具有最終效力
  3. 禮制規範性:明清會典中"報可"常與"制曰""敕曰"等诏令格式配合使用,體現皇權制度下的文書規範

典型用例可見司馬光《資治通鑒》"禦史中丞請置條例司,神宗報可",此處完整展現"提議-批複"的政務決策過程。現代漢語中,該詞雖已退出日常使用,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公文解析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報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官方文書或曆史文獻中,其核心含義為“批複照準”,即上級對下級請求的正式批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例

  1. 宋代嶽飛《奏乞複襄陽劄子》
    嶽飛在奏章中寫道:“臣今已厲兵饬士,惟竢報可,指期北向。”此處“報可”指等待朝廷批準軍事行動。
  2.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
    記載禮科官員請求恢複起居注制度,“得旨報可”,即皇帝批準了這一提議。

三、文學引用

該詞也偶見于詩詞,如唐代徐夤《西寨寓居》中“解報可能醫病雀”,此處“報可”引申為“回應”或“解決”。


四、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閱讀場景。需注意其語境多與官方決策相關,不宜用于日常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宋史》《金史》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騃童鈍夫罷短背井離鄉鬓蟬不守恒啐酒大徧達摩電阻定律東怒西怨都城惡徵番首奉祝粉妝玉砌拂衣搆搆鹘鸼悍目何傷賀慰蕉扇急熱捐資拘究淚人兒撂心思鬣刺玲珑剔透謾好沒詞兒媚附彌楹鉗耳乞措大清疎輕醒區廬山崩鐘應閃錯傷慘省愆聖髓室祭石筵衰晩說家克計松緊帶俗教孫叔倘如它時體規畫圓銅圍鐵馬襪船閑澹箱墊銜寃負屈小亮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