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至;等到。《墨子·尚賢中》:“逮至其國家之亂,社稷之危,則不知尚賢使能以治之。” 漢 張衡 《東京賦》:“逮至 顯宗 ,六合殷昌。”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逮至 漢武 ,賦《柏梁》而七言之體具。”
“逮至”是古漢語中的連詞,主要含義為“及至;等到”,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dǎi zhì(注音:ㄉㄞˇ ㄓˋ)
部分現代資料可能标注為“dài zhì”,但根據古籍注音及權威詞典,更推薦“dǎi zhì”。
詞性:連詞,表示時間或事件的承接關系。
表示時間推移後的結果
《墨子·尚賢中》:“逮至其國家之亂,社稷之危,則不知尚賢使能以治之。”
含義:等到國家陷入混亂、社稷危亡時,卻不懂任用賢能之人治理。
引出曆史事件或現象
張衡《東京賦》:“逮至顯宗,六合殷昌。”
含義:到漢明帝(顯宗)時期,天下繁榮昌盛。
用于文學評論
元稹評杜甫:“逮至漢武,賦《柏梁》而七言之體具。”
含義:等到漢武帝時,《柏梁詩》的出現标志着七言詩體的成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墨子》《東京賦》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