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纓的意思、羁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纓的解釋

馬絡頭和缰繩。喻拘系,束縛。 清 管同 《祭檀牧齋明府文》:“既仕而躓,天脫羈纓,鶴逸鴻飛,大放其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羁纓是由“羁”和“纓”兩個單字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引申義理解:

  1. 基本釋義

    “羁”本指馬籠頭(《說文解字·網部》:“羁,馬絡頭也”),引申為束縛、拘束;“纓”原指系冠的帶子(《說文解字·糸部》:“纓,冠系也”),後泛指繩索、系繩。二者結合後,“羁纓”指束縛人或事物的繩索、缰繩,比喻受制于外力的牽絆或約束。例如《楚辭·九章》中“解羁纓以托乘”即用此意,表達擺脫束縛、獲得自由的狀态。

  2. 構詞與語義演變

    作為并列式複合詞,“羁纓”通過同義複用強化了“束縛”的核心概念。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具象的拴系工具(如馬具),後逐漸抽象化,喻指禮法、職責等對人的限制。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凡羁縻字當作此羁”,說明其與“羁縻”(籠絡控制)存在語義關聯。

  3.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由與約束”的辯證思考。如《莊子·馬蹄》批判“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的束縛,正與“羁纓”的負面隱喻呼應;而儒家思想中“克己複禮”的自我約束,則賦予其積極的社會規範意義。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羁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釋

指馬絡頭和缰繩,比喻拘束或束縛。該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受到限制的狀态。


二、字義分解

  1. 羁(jī)
    • 本義:馬籠頭(如“無羁之馬”)。
    • 引申義:拘束(如“放蕩不羁”)、停留他鄉(如“羁旅”)。
  2. 纓(yīng)
    • 本義:系在器物上的穗狀飾物(如“帽纓”)。
    • 引申義:缰繩或類似繩狀物(如“紅纓槍”)。

三、出處與例句

清代管同《祭檀牧齋明府文》中曾用:“既仕而躓,天脫羈纓,鶴逸鴻飛,大放其聲。”
釋義:描述擺脫官場束縛後,如鶴與鴻鳥般自由高飛的狀态。


四、使用場景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強調對自由與束縛的隱喻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鳌圖阿太闆藍根杯池備舉鬓鬒補過飾非廚帳疵禮翠巍巍但書登叙讀書飯山鼢鼠覆軍殺将高密侯弓局廣而言之浩瀚恒資洪淵黃瘦加倍鲛人棘鈎羁旅旌麾荊棘剌驚瀾浄業疾首蹙額蜫蟲爛若婪尾春利濟零落山丘螺角髦哲美劭苗胄偏信覃慶榷署三不惑曬犢鼻試劑殊方異域祀姑司駕睢剌探聽銅山鐵壁妄想聞識洿染絃吹香燼翔羊欣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