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舉的意思、備舉的詳細解釋
備舉的解釋
(1).具備并實行。《禮記·樂記》:“備舉其道,不私其欲。” 孔穎達 疏:“能備具舉行仁義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己之情6*欲也。”
(2).詳細列舉。 唐 李翺 《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況使司稅額,悉以正名,幸當職司,敢不備舉。” 謝覺哉 《艱險拿來足踩平》:“農業、工業、商業、教育、科學文化、政法及其他不能備舉的事業,都有較切實和詳細的規定。”
(3).謂兼容并包。 明 王廷相 《<何大複先生集>》序:“遐追 周 漢 ,俯視 六朝 ,溫醇典雅,豐容色澤,靡不備舉。”
詞語分解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舉取士:科舉。舉人。一舉成名。 攻克:“一戰而舉鄢、郢”。 筆畫數:; 部首:丶;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備舉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備舉”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具備并實行
指全面準備并付諸行動。例如《禮記·樂記》提到“備舉其道,不私其欲”,強調推行仁義之道需周全準備且無私心。
-
詳細列舉
表示對事物或觀點進行全面、細緻的羅列。如謝覺哉在論述社會建設時,用“農業、工業、商業……不能備舉”說明需詳盡涵蓋各領域。
-
兼容并包
引申為廣泛包容、兼收并蓄,常見于形容策略或思想的綜合性。
二、特殊用法(成語)
作為成語時,“備舉”指預先準備備選方案或備案,強調未雨綢缪的智慧。例如古代官員選拔人才前會提前拟定備選名單,确保決策時有據可依。
三、例句參考
- 曆史文獻:“坎澤祠容備舉,坤壇祭典爰申”(出自詩詞古文網,體現“詳細列舉”義)。
- 現代用法:“具備舉辦奧運會的經濟實力”(側重“具備并實行”的實踐性)。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籍原文,可查閱《禮記·樂記》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舉(bèi jǔ)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舉薦或推薦。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夂”(zhǐ),第二個部首是“手”(shǒu)。根據《康熙字典》,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1畫。
《備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招士制度。古時候,舉薦有才能的人才成為官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公************和選拔制度發展起來之前,任用官員是通過舉薦來決定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個詞的意思是推薦和舉薦。
在繁體字中,“備舉”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備舉》古字形樣是:“蓓”(bèi)的“田”部上加“日”部。這個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使用《備舉》的例句:
1. 我要備舉優秀的學生去參加比賽。
2. 他備舉了一位優秀的候選人,并推薦他擔任高級管理職位。
3. 這個機構定期備舉傑出的科學家來發表演講。
其他與《備舉》相關的詞彙包括:推薦、舉薦、任命等。
近義詞: 推薦、舉薦。
反義詞: 棄選、否決。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