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麾的意思、旌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麾的解釋

(1) [chief commander’s banner]∶帥旗;指揮軍隊的旗幟

大破遂軍,得其旌麾。——《三國志·夏侯淵傳》

(2) [army]∶借指軍隊

旌麾南指。——《資治通鑒》

詳細解釋

亦作“旍麾”。1.帥旗。《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大破 遂 軍,得其旌麾。”《梁書·武帝紀上》:“旍麾所指,威稜無外。” 唐 盧象 《送趙都護赴安西》詩:“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駐,盜賊為之潛蹤。”

(2).泛指旗幟。《舊唐書·封常清傳》:“ 常清 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國家旌麾。”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詩:“關吏相呼迎印綬,裡兒争出望旌麾。” 姚椿 《題<杜陸兩家詩集>》詩:“旌麾堅 梁 壘,金鼓掃 秦 缶。”

(3).借指征戰;戰亂。 三國 魏 曹植 《離思賦》:“欲畢力於旌麾,将何心而遠之。”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結髮早驅馳,辛苦事旌麾。” 清 杜濬 《初聞燈船鼓吹歌》:“九州富庶無旌麾, 揚州 之域尤稀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旌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與軍事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帥旗/指揮旗
    指軍隊中主将用來指揮作戰的旗幟,常以羽毛裝飾。例如《三國志·夏侯淵傳》記載:“大破遂軍,得其旌麾”,說明旌麾是統帥權威的象征。

  2. 借代軍隊
    因旌麾是統帥的标志,故引申為軍隊的代稱。如《資治通鑒》中“旌麾南指”,即指軍隊向南進發。


二、引申含義

  1. 泛指旗幟
    在廣義語境中,也可指代其他類型的旗幟。如《舊唐書·封常清傳》提到“不忍污國家旌麾”。

  2. 象征征戰或軍旅
    三國曹植《離思賦》中“欲畢力于旌麾”,此處指代軍事征伐活動。


三、典型用例


“旌麾”既指實際指揮作戰的帥旗,也通過借代延伸出軍隊、軍事行動等抽象含義。其用法在曆代文獻中較為統一,多出現于戰争相關的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旌麾

旌麾(jīng huī)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兩個義項:旌指旗幟、麾指旗杆,用于指揮士兵。其拆分部首為旡和麾,分别為首部和旗部,總共有22畫。

旌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用語。旌的原始意義為旗幟,用于标示軍隊的歸屬或指揮信號。而麾則是指揮軍隊的旗杆或信號旗。由于旗幟和旗杆的緊密關聯,旌麾逐漸成為一個代指指揮軍隊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旌麾的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旌麾」的書寫形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旌麾的字形稍有不同。旌的舊字形為「竪兵」,由兩部分構成,右邊的部分為旁旁旡,代表江旁的音,象征着旌的發音。左邊的部分為兵旁,與軍事相關。麾的舊字形為「旆而」,也由兩部分構成,上面的旗字指示了麾的意義,下面的而字為聲旁,用于指示其音。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手持旌麾,指揮着士兵的行動。

2. 那面旌麾高高飄揚在城樓上。

3. 将軍下令立刻升起旌麾,號令全軍前進。

4. 旌麾所至,敵軍潰不成軍。

可以使用旌麾來組成其他詞語,如旌麾旗、旌麾之威等。

與旌麾相關的近義詞包括旗幟、軍旗、志願、指揮等。

反義詞則可以是隨意、無序、混亂等,因為旌麾的意義是有組織地指揮和控制軍隊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