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銅山鉄壁 ”。1.比喻可以信賴的堅強人物。《宋史·李伯玉傳》:“ 趙汝騰 嘗薦八士,各有品目,於 伯玉 曰‘銅山鐵壁’。立朝風節,大較似之。”
(2).形容十分堅固,不易摧毀的事物。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二折:“一撞一衝,則教你心如鉄石也怕恐,便有那銅山鉄壁都沒用。”
“銅山鐵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tóng shān tiě bì,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形容堅固不可摧毀的防禦工事或陣地,比喻堅強可靠、不可動搖的人或事物。
字面解析
引申意義
該成語兼具具象與抽象意義,既可用于軍事防禦的描寫,也廣泛用于贊美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其生僻性較高,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銅山鐵壁》是一個成語,意思為堅固無比的防禦工事或防線。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銅和山、鐵和壁。
銅的偏旁部首為钅,總共有13畫;山的偏旁部首為⻖,總共有3畫。銅的發音是tóng,山的發音是shān。
鐵的偏旁部首為钅,總共有13畫;壁的偏旁部首為土,總共有6畫。鐵的發音是tiě,壁的發音是bì。
《銅山鐵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争時期。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堅不可摧的軍事防禦設施。
在繁體字中,“銅”的寫法為銅,而“鐵”的寫法為鐵。
在古代漢字中,有些字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例如,“銅”的古代寫法為釚,而“鐵”的古代寫法為銕。
以下是一個例句:
在這次戰争中,我軍利用了《銅山鐵壁》般堅固防線,成功地抵禦了敵人的進攻。
與《銅山鐵壁》相關的組詞有:銅山、鐵壁。
《銅山鐵壁》的近義詞有:堅不可摧、固若金湯。
《銅山鐵壁》的反義詞有:紙糊牆、形同虛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