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盡;摧毀。《漢書·嚴助傳》:“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為欲屠滅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爾乃奔波亡走,殆至屠滅。” 宋 蘇轍 《六國論》:“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 清 戴名世 《窦成傳》:“當是時, 江 北諸郡縣皆屠滅,獨 桐城 屢圍不能破。”
“屠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徹底消滅、摧毀,通常指對某一群體或事物的完全毀滅。以下為詳細解析:
古代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如《漢書·嚴助傳》中“欲屠滅之也”,指通過武力鎮壓徹底消滅敵人。晉代葛洪《抱樸子》亦用“屠滅”形容戰亂中的慘烈摧毀。
文學與曆史語境
常用于描述戰争中的血腥鎮壓,例如“屠滅全族”“屠滅城池”,暗含暴力與殘酷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戰争詞彙或成語典故,可查閱權威詞典來源。
屠滅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大規模的殺戮和毀滅。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屍和火,共有14個筆畫組成。
屠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于《左傳》和《國語》等史書中。其繁體形式為屠靡,在繁體字書寫中也有廣泛應用。
在古時候,屠滅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它的含義都相似,指的是毀滅或徹底消滅。
以下是幾個使用屠滅一詞的例句:
1. 這場戰争屠滅了整個村莊,隻留下了廢墟。
2. 爆發的瘟疫幾乎屠滅了整個城市的居民。
3. 希望和和平的力量能夠屠滅戰争的陰影。
屠滅一詞的意義和引申義有多種,可以通過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一些組詞例子包括:
1. 徹底屠滅
2. 屠滅性
3. 屠滅者
屠滅的近義詞包括消滅、殲滅、毀滅等,它們在表達相似意義時可以互通使用。
相對的,屠滅的反義詞包括保護、保存、守護等,它們表示維護、保存或保護某物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