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尺的意思、繩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尺的解釋

(1).工匠用以較曲直、量長短的工具。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威望之所銷壓,氣焰之所炙炘,繩尺之所裁量,機智之所糾紛。” 清 唐甄 《潛書·良功》:“天下之材不齊,其成器也萬變萬巧而不一,豈有斧刀之所不能施者哉?豈有繩尺之所不可合者哉?” 金近 《測量隊到村裡來》:“測量隊到我們村裡來了,把那根長長的繩尺拉開。”

(2).比喻法度、規矩。 宋 陸遊 《東陽陳君義莊記》:“今雖自力,而不合於有司之繩尺。” 清 魏源 《黃山》詩之三:“變幻各縱奇,不復就繩尺。”

(3).衡量。 清 周亮工 《何省齋太史詩序》:“作為詩古文詞,縱筆所如,龍驤霞蔚,不可以諸家相繩尺,而能卓然自為一家。”

(4).引申為以之為标準。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席上歌《借扇》《見娘》二折,出腔收韻,繩尺 魏 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尺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繩"指測量直線的墨繩,"尺"為長度單位,合稱表示測量工具。《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本義為"木工用以測定曲直、長短的工具",如《莊子·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鈎,直者應繩"即為此義。

二、引申含義 引申為規範準則,見于《辭海》釋義"準則;法度"。明代張居正《進帝鑒圖說疏》"繩愆糾謬,臣道為先"中,"繩"已引申為規範義。《明史·職官志》載"以六計弊羣吏,二曰廉能...三曰繩愆",此處"繩"特指監察法度。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其現代用法:①保留古義指測量工具;②比喻标準或規範,如"法律是社會的繩尺"。在建築領域,清華大學《營造法式注釋》仍沿用"繩尺校驗"的專業術語。

該詞源流演變可追溯至先秦文獻,在《周禮·考工記》"圓者中規,方者中矩"中已見測量工具的規範化使用,經兩漢至明清逐漸發展出雙重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繩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工具義
    指工匠使用的測量工具,即“繩”與“尺”的組合。其中“繩”用于校準直線,“尺”用于度量長度,合稱表示規範測量手段。

  2. 比喻義
    引申為法度、規矩,強調對行為或事物的約束标準。例如宋代文同詩句“閨闱足儀檢,常恐犯繩尺”即用此意。

二、文獻例證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繩尺”多用于書面語,強調對規則、标準的遵循,例如“行事需遵繩尺”。其工具本義因現代測量工具普及而較少使用,但比喻義仍具生命力。

該詞兼具實用工具與抽象規範的雙重内涵,體現了漢語中“器物”向“準則”的語義延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煉鏡謗誦保奏弼德院别懷彩棚采衞槎程車馳馬驟成君承旨蟲言鳥迹畜長春事從使鬥筲斷虹放詞方巾墳首感激涕零橫逞花大姐會節機耕隊記将計利警車鯨飲基準踽踽獨行钜禮來複日兩手空空靈神臨去秋波籠蔥寐魚眠思夢想墨竹蓬戶飄迹虬屈人來客去入理切情試奏爽悟稅外錢殊疆疏慵四六骈俪思緒松動睃拉通籌途陌為然汙名無治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