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疾病。 唐 杜牧 《祭周相公文》:“ 牧 守 吳興 ,繼奉手示,但思休退,不言疾恙。” 前蜀 杜光庭 《盧蔚大夫助上元齋詞·中元》:“疾恙痊愈,祿筭增延。” 宋 陸遊 《壽考如富貴》詩:“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
“疾恙”是一個文言色彩較重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
三、語義辨析
四、使用建議 適合文學創作或引用古籍時使用,日常交流建議用“疾病”替代。需注意中“jí zhòng”為注音錯誤,應以權威來源的“jí yàng”為準。
《疾恙》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表示身體上的疾病或痛苦。它描述了人們在健康方面遇到的困擾和不適。
《疾恙》這個詞由"疒"和"病"兩個部首組成。"疒"字作為偏旁部首,表明與疾病有關;"病"字則代表病痛、疾病。
根據漢字筆畫,"疒"字由4畫組成,它被寫作"疔"。"病"字由10畫組成。
《疾恙》一詞起源于古漢語。在古代,人們比較重視身體健康,所以将生病或疾苦稱為"疾恙"。
在繁體字中,"疾恙"仍然保持相同的寫法,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寫作"疾恙"的方式為:
疾:矢旨
恙:冖月月
1. 他居然患上了嚴重的疾恙,需要住院治療。
2. 這種疾恙使他無法繼續工作。
3. 古人常把疾恙視作是一種身體與精神的試煉。
疾病、疾苦、疾如風、病不離身。
疾病、疾苦、疼痛、不適
健康、康複、愉快、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