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疾病。 唐 杜牧 《祭周相公文》:“ 牧 守 吴兴 ,继奉手示,但思休退,不言疾恙。” 前蜀 杜光庭 《卢蔚大夫助上元斋词·中元》:“疾恙痊愈,禄筭增延。” 宋 陆游 《寿考如富贵》诗:“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
“疾恙”是一个文言色彩较重的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词源与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
三、语义辨析
四、使用建议 适合文学创作或引用古籍时使用,日常交流建议用“疾病”替代。需注意中“jí zhòng”为注音错误,应以权威来源的“jí yàng”为准。
《疾恙》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表示身体上的疾病或痛苦。它描述了人们在健康方面遇到的困扰和不适。
《疾恙》这个词由"疒"和"病"两个部首组成。"疒"字作为偏旁部首,表明与疾病有关;"病"字则代表病痛、疾病。
根据汉字笔画,"疒"字由4画组成,它被写作"疔"。"病"字由10画组成。
《疾恙》一词起源于古汉语。在古代,人们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所以将生病或疾苦称为"疾恙"。
在繁体字中,"疾恙"仍然保持相同的写法,没有特别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古时候写作"疾恙"的方式为:
疾:矢旨
恙:冖月月
1. 他居然患上了严重的疾恙,需要住院治疗。
2. 这种疾恙使他无法继续工作。
3. 古人常把疾恙视作是一种身体与精神的试炼。
疾病、疾苦、疾如风、病不离身。
疾病、疾苦、疼痛、不适
健康、康复、愉快、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