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敏的意思、端敏的詳細解釋
端敏的解釋
正直聰敏。 南朝 梁 江淹 《蕭冠軍進號征虜诏》:“體局弘濟,器操端敏。” 宋 陸遊 《南唐書·周宗傳》:“方時艱難,每使四方輒稱職,端敏可仗。” 王闿運 《瞿學士妻吳氏墓志銘》:“夫人幼而端敏,孝婉令儀。”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敏的解釋 敏 ǐ 迅速,靈活:敏捷。敏感。敏銳。敏達(敏捷而通達事理)。靈敏。聰敏。神經過敏。 奮勉:敏求(勉力以求)。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端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和能力,由"端"和"敏"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是正直而聰慧敏捷。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端:本義指事物正直、不歪斜,引申為人的品行正直、端正、莊重。《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在"端敏"一詞中,主要取其品行端正、正直的含義。
- 敏:本義指動作快捷,引申為反應迅速、聰慧、機敏、勤勉。《說文解字》釋為"疾也"。在"端敏"一詞中,主要取其思維敏捷、聰慧、行動迅速的含義。
- 端敏:結合二者,"端敏"形容一個人既具有正直的品德、莊重的态度,又具備聰慧的頭腦、敏捷的思維和行動能力。強調的是内在品德與外在才智、行動力的完美結合。
-
出處與用法
- "端敏"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即有使用,多用于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常見于史書、傳記、墓志銘等。
- 現代漢語中,"端敏"仍在使用,屬于書面語色彩較濃的詞彙,常用于正式場合或對人物(尤其是傑出人物)的贊譽性描述。
- 用法示例:
- 形容人:他為人端敏,深受同事敬重。
- 形容品性:其性端敏,處事公允。
- 形容能力:以端敏之才,擔當重任。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賢明、睿智、聰慧、明達、幹練(側重能力)、正直(側重品德)。
- 反義詞: 愚鈍、昏聩、奸詐、猥瑣、颟顸。
-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對"端敏"的解釋通常包含"正直聰敏"或"正直敏捷"的核心意思。該詞典是收錄古漢語詞彙和現代漢語詞彙最全面的大型語文詞典之一,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作為規範現代漢語詞彙使用的權威工具書,其對"端敏"的釋義簡潔明了,即"正直而敏捷"。這是目前最通用的标準釋義。
"端敏"是一個褒義詞,用于高度贊揚一個人兼具正直的品德和聰慧敏捷的才思與行動力。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德才兼備"理想人格的推崇。
來源參考:
- 釋義核心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語素解析參考:許慎(漢)撰. 《說文解字》(後世有多個校訂本,如中華書局版)。
- 詞彙曆史用法與豐富釋義參考: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端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端敏”由“端”和“敏”組成:
- 端:指正直、端正,強調品行莊重(如“為人正直”“品行不端”的反義)。
- 敏:意為聰慧、敏捷,側重思維靈活與行動迅速(如“敏捷”“敏銳”)。
組合後,“端敏”形容人正直聰慧、行事嚴謹且反應機敏,常見于對品性與能力的綜合評價。
二、出處與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
- 南朝梁江淹《蕭冠軍進號征虜诏》稱“器操端敏”,贊人物品性正直且才幹卓越。
- 宋代陸遊《南唐書》用“端敏可仗”描述周宗在困境中可靠的表現。
- 清代王闿運的墓志銘以“幼而端敏”突顯人物自幼兼具端正與聰慧的特質。
三、名字寓意
作為人名時,“端敏”寄托了以下期許:
- 品德:象征正直、責任感,如“立場穩固、意志堅定”。
- 才智:寓意聰穎勤勉,如“反應敏捷、事業有成”。
- 綜合評價:結合品行與能力,隱含“誠實可靠,智慧與成就并存”的理想人格。
四、延伸用法
部分語境中,“端敏”被視作成語,強調謹慎與靈活并存的行事風格:
- “端”指态度莊重,不輕率;
- “敏”指思維敏銳,應對迅速。
適用于描述處理重要事務時既穩重又機敏的表現。
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名字案例,可參考滬江詞典、樂樂課堂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木八面威剝皮抽筋不着墳墓慘殺殘兇赤剝瘡痍彌目箠笞調猱凋逝旛麾分斷風火事縫聯補綻該練感導鋼七郎當構毀孤矯顧托河溝黑蜮蜮虹陛畫卯花書谏折教擾進辇久遠具陳巨踴诳詞匳房領養留存魯人路叟之憂率從祃祭邈志粘蟲念殃庖霜飄翩拳鬭桑鳸手本收責探人歎笑踏踵田扇巍科文宿問天無覺烏玉玦脅從犯戲慢